字典帮 >古诗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葛立方
2025-07-17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宋代  葛立方  

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作者简介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翻译及注释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是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鹤氅蒲团养粹和,
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
佛行高於窣堵波。
海裹泥牛端解笑,
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
只恐新罗鹞子过。

中文译文:
白鹤衣裳,蒲团上养精华,
默默修炼达到十地六波罗。
身在官场,心境似庵摩勒,
修行佛法高于窣堵波。
海中泥牛自得其乐,
庵前石镜无需磨光。
打算提问一个开头之语,
只怕新罗的鹞子飞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佛教修行的主题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描述了一幅鹤衣蒲团的景象,寓意着修炼者在宁静中修养精华。接着提到"冥心十地六波罗",指的是修行者通过默默冥想,达到了佛教的十地六波罗(修行境界)。

第三句和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修行的对比。宦情微似庵摩勒,说明作者在官场中的情感微弱,类似于庵摩勒(指佛教中的僧人)。而佛行高於窣堵波,则表示作者认为佛法修行的重要性超过了世俗的纷扰。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海裹泥牛端解笑,意味着修行者在世俗纷扰中仍能保持超然和快乐。庵前石镜不须磨,表示修行者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虚荣和世俗的浮华,内心已经得到净化和提升。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疑问和忧虑。拟询一句合头语,意味着作者在思索如何提问一个开头之语,可能是提问如何在修行中保持初衷。只恐新罗鹞子过,则表示作者担心自己的问题可能会被外在的干扰所打断,新罗鹞子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词以佛教修行为主题,通过对修行和官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纯净内心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期士人在纷繁世事中对内心净化的思考和追求。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拼音读音参考

méng cái rú bó huì shī pō jí cān wèn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hè chǎng pú tuán yǎng cuì hé, míng xīn shí dì liù bō luó.
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huàn qíng wēi shì ān mó lè, fú xíng gāo yú sū dǔ bō.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
hǎi guǒ ní niú duān jiě xiào, ān qián shí jìng bù xū mó.
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nǐ xún yī jù hé tóu yǔ, zhǐ kǒng xīn luó yào zǐ guò.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相关内容11:

灵寿木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知之

月台

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

携家避地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九效·君臣
    虎啸兮风生,龙举兮云从。弹角兮应角,鼓宫兮应宫。有熊兮重华,风合兮皋繇。世卓兮眇眇,矩矱兮......
  • 次韵程天游叙旧
    太学虀盐怆语离,半周甲子定何之。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
  • 题卧屏十八花·酴醿
    玉骨檀心不肯妆,牵丝引蔓过东墙。政须把酒酬清艳,莫待幽香閟枕囊。...
  • 杜城茅斋二首
    已分长招湘水魂,安知却返杜陵村。陆居无屋舟无水,坐看南山飞白云。...
  • 乡人言
    郴江有奇石,似牛伏岸侧。乡人久相传,过者有颠覆。我与乡人谋,凿去可勿留。祇消一日力,得弭千......
  •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