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9-12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

宋代  晁补之  

畏暑聊寻寺,追凉故遶池。
雨园鸠唤妇,风径燕将儿。
散篆萦帘额,留云暗井眉。
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翻译及注释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畏暑聊寻寺,追凉故遶池。
雨园鸠唤妇,风径燕将儿。
散篆萦帘额,留云暗井眉。
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诗人在炎热的天气中不得不寻找避暑的地方,他来到寺庙中的池塘旁。在这里,他听到了雨园里鸠鸟的叫声,似乎在呼唤着它的伴侣;风从小径吹过,引领着燕子带着它的幼鸟飞翔。诗人看到了篆刻散落在帘子上,像云彩一样飘忽不定,也看到了暗藏在井眉中的云雾。他感觉到屋壁上的龙蛇纹饰仿佛有了生命,似乎知道那里有苏东坡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夏日清晨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和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如池塘、雨园、鸠鸟、风径、燕子、篆刻、帘额、井眉、龙蛇等,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和转换,使整首诗产生了一种虚实相生、意境流转的美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寻求清凉和宁静的心愿。诗中的“畏暑聊寻寺,追凉故遶池”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的畏惧,他来到寺庙中的池塘旁边,追求一丝凉爽和宁静。雨园中鸠鸟的叫声和风径上燕子带着幼鸟的飞翔,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诗中的“散篆萦帘额,留云暗井眉”形象地描绘了篆刻散落在帘子上和井眉中的云雾,这些细节给人以意境的想象空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和自然之美的追求。最后两句“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通过描写屋壁上的龙蛇纹饰仿佛有了生命,并暗示出那里有苏东坡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苏东坡的敬仰和对文学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对清凉和宁静的渴望,展示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敏感观察和对文学的热爱。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lǔ zhí hé pǔ ān yuàn bì shàng sū gōng shī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

wèi shǔ liáo xún sì, zhuī liáng gù rào chí.
畏暑聊寻寺,追凉故遶池。
yǔ yuán jiū huàn fù, fēng jìng yàn jiāng ér.
雨园鸠唤妇,风径燕将儿。
sàn zhuàn yíng lián é, liú yún àn jǐng méi.
散篆萦帘额,留云暗井眉。
lóng shé dòng wū bì, zhī yǒu zhǎng gōng shī.
龙蛇动屋壁,知有长公诗。


相关内容11:

送八弟无斁宰宝应

泗洲王谏议明叟留饮

长安春书

赠送张愈秀才

戊子六月十三日曝书得史院赐笔感怀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和文潜暮春即事
    南归见君百事足,如何一官曾不闲。寒冲雪泥暑鄣日,老面只今如缬斑。怜君与我自同调,久渫不食犹......
  • 草
    独步高原上,依依动所思。无人寻蕙径,落日满江湄。楚泽晴芳处,秦川晚翠时。此中兴废事,千古复......
  • 春昼
    年长追游兴渐凋,况兼巴峡景萧萧。闲斋为谢杨花到,时拂残书慰寂寥。...
  • 示张仲原秀才二首二
    城头急雨昏长川,城边清流鸥鹭闲。城西云黑电脚落,斜日正在城东山。...
  • 元符戊寅与无斁弟卜居缗城东述情
    四海一居何处卜,北窗祗取见家山。要无名利来心曲,便有园林世出间。拙宦莫兴三黜叹,老归未厌百......
  • 巳卯六月赴上饶之谪醇臣以诗送行次韵留别
    小雅思深志不悲,反骚未与昔人违。五车谩苦君何益,三径都荒我未归。要过香垆双履步,却从彭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