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王鸿儒
2025-09-06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

明代  王鸿儒  

春色俄看到枳花,江东行客理归艖。
世途水马波难溯,吾道人龙迹已遐。
安世平生多气节,少陵老去忆桑麻。
袖中未有留戡疏,羞向灯前看莫邪。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翻译及注释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是明代王鸿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色俄看到枳花,
江东行客理归艖。
世途水马波难溯,
吾道人龙迹已遐。
安世平生多气节,
少陵老去忆桑麻。
袖中未有留戡疏,
羞向灯前看莫邪。

中文译文:
春天的景色突然看到了一朵枳花,
江东的行人整理好回程的船。
世途像水中的马,波浪难以逆溯,
我的追求已经随着人龙的足迹远去。
我一生安于世俗,有着坚定的气节,
年老的时候回忆起桑麻的经历。
我的袖子里还没有写下留恋和悲伤,
害羞地不敢在灯前看着莫邪(指古代美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范斋李先生归隐的情景。诗人在春天看到一朵枳花,这是他离别的象征。江东的行人整理好归程的船,准备回到吴地(即今天的江苏地区)。诗人通过描绘江水波浪难以逆溯,表达了世事难以回头和人生无常的触动。他认为自己的追求已经远离,道路已经模糊,如同水中的马一样难以抵达彼岸。

诗人自述自己平生安于世俗,有着坚定的气节。当他年老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桑麻经历,桑麻可能代表了他年轻时的勤劳和努力。他的袖子里还没有写下留恋和悲伤,表明他并没有对世俗留下太多的遗憾和牵挂,也许是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归隐之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踌躇和犹豫。他羞怯地不敢在灯前看着莫邪,莫邪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或许是诗人对于美丽和诱惑的回避,暗示了他决心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之路的思考和选择,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词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怀,具有典型的明代文人的归隐意向。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fàn zhāi lǐ xiān shēng zhì shì hái wú
送范斋李先生致仕还吴

chūn sè é kàn dào zhǐ huā, jiāng dōng xíng kè lǐ guī chā.
春色俄看到枳花,江东行客理归艖。
shì tú shuǐ mǎ bō nán sù, wú dào rén lóng jī yǐ xiá.
世途水马波难溯,吾道人龙迹已遐。
ān shì píng shēng duō qì jié, shǎo líng lǎo qù yì sāng má.
安世平生多气节,少陵老去忆桑麻。
xiù zhōng wèi yǒu liú kān shū, xiū xiàng dēng qián kàn mò yé.
袖中未有留戡疏,羞向灯前看莫邪。


相关内容11:

新岁偶书

宿空相庵

湖上隐居秋日漫兴四首

昭君

送顾太史册封朝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正月三十日作三首(万历庚申)
    买得先秦镜,发函还作悲。可怜清似水,其奈素如丝。麟阁应无分,鸡林浪有诗。嵩山饶石室,藏副与......
  • 春宫曲二首
    杨花风散满池塘,倚槛看来暗自伤。红粉争如风里絮,化萍犹得傍鸳鸯。...
  • 柳枝词(二首)
    渭水西来万里遥,行人归去水迢迢。垂杨不系离情住,只送飞花过渭桥。...
  • 早行
    孤馆惊残漏,登途竟若迷。山形存隐约,地势失高低。薄曙欺残月,哀猿和早鸡。忽闻飞瀑响,已过石......
  • 移家湖上作
    夙昔厌喧扰,湖堧聊聚庐。五柳阴到门,客子携家初。欢言治隐计,织屦兼艺蔬。妻孥哂荒陋,而我良......
  • 苍龙岭
    岭下望岭上,夭矫蜒蜿飞。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惊魂及坠魄,往往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