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春末兰溪道中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9-12

春末兰溪道中作

唐代  贯休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春末兰溪道中作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春末兰溪道中作翻译及注释

春末兰溪道中作

山花零落红与绯,
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
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
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
转觉人心与道违。

译文:

春末在兰溪道中作

山上的花朵纷纷落下,有红色和绯色的。
汀上的烟雾飘渺,江水肥沃。
人们肩负着犁和锄头,在细雨中歇息,
在桑树和柘树林的路上,倾斜着微弱的阳光。
深深地欢喜东边的敌寇已经离去,
却不知道皇帝何时会结束西征归来。
在这个宁静平和的时节,何时会来临,
我开始感觉到人心和道路的背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以山花和汀烟来烘托春末的寂寥景象,突出自然环境的变化。山花零落,既有红色又有绯色,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变迁。汀烟濛茸,江水肥沃,给人一种宁静和丰富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农民在雨中劳动的场景,体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丰收的希望。人们背着犁和锄头,在细雨中歇息,路上碧绿的桑树和柘树倾斜着微弱的阳光,展现了自然和谐与人与自然的亲近。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疑问。东州的云寇离去让他深深地欢喜,却不知道西狩何时归来,表达了对国家状况的忧虑与期待。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折射出诗人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叹。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景象细致的描绘和内心的疑问,抒发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时代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索。

春末兰溪道中作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mò lán xī dào zhōng zuò
春末兰溪道中作

shān huā líng luò hóng yǔ fēi, tīng yān méng rōng jiāng shuǐ féi.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
rén dān lí chú xì yǔ xiē,
人担犁锄细雨歇,
lù rù sāng zhè xié yáng wēi.
路入桑柘斜阳微。
shēn xǐ dōng zhōu yún kòu qù, bù zhī xī shòu jǐ shí guī.
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
qīng píng shí jié hé shí shì, zhuǎn jué rén xīn yǔ dào wéi.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相关内容11:

远山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二首

道情偈

对菊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又似朝天去,诸僧不......
  • 伤农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 送人归吴
    比说归耕钓,迢迢向海涯。春寒游子路,村晚主人家。□□□□□,□山绿过茶。重寻旧邻里,菱藕正......
  • 寄双泉大师师兄
    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后夜禅初入,前溪树折冰。南凉来的的,北魏去腾腾。敢把吾师意,密传门......
  • 戛玉有馀声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依稀流户牖,仿佛在檐楹。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乐中和旧曲,天际转......
  • 题东都妓馆壁
    一吸鸾笙裂太清,绿衣童子步虚声。玉楼唤醒千年梦,碧桃枝上金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