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秋日送尹大赴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骆宾王
2025-09-06

秋日送尹大赴京

唐代  骆宾王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秋日送尹大赴京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秋日送尹大赴京翻译及注释

秋日送尹大赴京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中文译文:

我送尹大去京城,
像乌鸦扁舟隐居在岛上,
像尔干努力建立夏代时,
竹叶满满地离开樽上,
像桃花在别离的路上绵长。
低垂的河水中秋色凝重,
寒光中抱着落月的闪烁。
素书若能传承下去,
在幽谷里久久地等候伴行。

诗意和赏析:

《秋日送尹大赴京》是唐代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自然景物和古代传说为基调,描绘了秋日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首句的“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句中,隐喻诗人的朋友离去,如同传说中的舜帝和尔干般,都是追求理想的英雄人物。

接下来的两句“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离别的忧伤与漫长,暗示了时间过程的延长与不可逆转。

下半联的“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则以寥廓的景色和季节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低河和秋色交相辉映,折射出诗人内心深沉的离愁别绪。落月抱寒光,揭示了离别带来的寒冷和孤独。

最后一句“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素书指古代文献,诗人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同时用“幽谷伫宾行”来暗示他本人也像在幽谷中等候着友人的归来。

整首诗以离别情感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入展现了秋日离别的忧伤和孤独,同时融入了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悟。

秋日送尹大赴京拼音读音参考

qiū rì sòng yǐn dà fù jīng
秋日送尹大赴京

guà piáo yú yǐn shùn, fù dǐng ěr gàn tāng.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zhú yè lí zūn mǎn, táo huā bié lù cháng.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dī hé gěng qiū sè, luò yuè bào hán guāng.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sù shū rú kě sì, yōu gǔ zhù bīn xíng.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相关内容11:

关山月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正月

旅宿淮阳亭口号

赠崔融二十韵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杂曲歌辞·离别难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车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沾巾。...
  • 寄天台司马道士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不寄西山药,何由东......
  • 熊
    导洛宜阳右,乘春别馆前。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列射三侯满,兴师七步旋。莫言舒紫褥,犹异饮......
  • 游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
  • 春日怀归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
  • 享太庙乐章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夙驱氛祲,天覆黎蒸。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景命是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