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崔兴宗
2025-07-17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唐代  崔兴宗  

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
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作者简介

崔兴宗,生卒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诗人。为王孟诗派作者之一。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卢象、裴迪等游览赋诗,琴酒自娱。曾任右补阙,官终饶州长史。《全唐诗》录存他的《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留别王维》、《青雀歌》等诗5首。《留别王维》中写道:“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事迹略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十六、《唐才子传》卷二。王维和崔兴宗不但好友,崔兴宗还是王维的内弟,王维曾写过两首关于崔兴宗的诗,即《送崔兴宗》和《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与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诗意:忍受艰辛的人也能拥有高尚的精神,冷然独立于山谷之上的松树。铜瓶和竹杖是来自祝融峰的礼物。我常常愿意进入灵岳,寻找那些珍贵的经典遗迹。南归时见到长者,我将诉说我的心胸。

赏析:此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面对艰辛仍能拥有崇高精神的主题。诗中的“行苦神亦秀”一句,暗示着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但他仍然能够秉持高尚的精神。接着描述了泠然独立于山谷之上的松树,展示出松树冷峻、高洁的形象,与上文的“行苦神亦秀”相互呼应,突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态度。

诗中提到的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祝融是古神话中的火神,而铜瓶与竹杖是祝融峰的特产,象征着神圣与权威。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通过把这样的礼物送给他人,以表达对自己困苦行程的认可与慰劳。

接下来,诗人表示常常渴望进入灵岳,寻找那些珍贵的经典遗迹。灵岳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普贤菩萨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诗人希望通过获取智慧和知识,来自于经典和古籍的寻找,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最后两句“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表明诗人在南下的路上,有幸遇到了一位长者,他将把自己的心胸传递给长者,这里表示诗人希望能够分享自己的心灵体验,与长者共同交流,互相启迪。通过这一句,突出了诗人渴望获取智慧和境界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长者的敬重和倾慕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寓意符号,表达了作者秉持高尚精神,渴望获取知识智慧的心境,并展现了对长者智慧的向往和敬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人共同交流心灵体验的愿望。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wáng yòu chéng sòng yuàn gōng nán guī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xíng kǔ shén yì xiù, líng rán xī shàng sōng.
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tóng píng yǔ zhú zhàng, lái zì zhù róng fēng.
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cháng yuàn rù líng yuè, cáng jīng fǎng yí zōng.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
nán guī jiàn zhǎng lǎo, qiě wèi shuō xīn xiōng.
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相关内容11: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酬慕容十一

满公房

送封太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
    秋近万物肃,况当临水时。折花赠归客,离绪断荷丝。谁谓江国永,故人感在兹。道存过北郭,情极望......
  • 嵩山十志十首·枕烟庭
    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虚,窅若仙会,即扬雄所谓爰静神游之庭是也。可以超绝纷......
  • 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
    西楼对金谷,此地古人心。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石上题诗处,千年留......
  • 送王判官
    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巴东下归棹,莫待夜......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妆头书不卷。清川兴悠悠,空林对......
  •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
    西掖黄枢近,东曹紫禁连。地因才子拜,人用省郎迁。夜直千门静,河明万象悬。建章宵漏急,阊阖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