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自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9-10

自和

宋代  李曾伯  

最高楼上又层阑,目短元龙空海寰。
栋宇地雄千嶂表,金汤天设两江间。
西风障面曾筹檄,夜月胡床忆佩环。
老去凭虚心辄悸,蜀城虽好不如还。

自和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自和翻译及注释

《自和》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最高楼上又层阑,
目短元龙空海寰。
栋宇地雄千嶂表,
金汤天设两江间。
西风障面曾筹檄,
夜月胡床忆佩环。
老去凭虚心辄悸,
蜀城虽好不如还。

诗意:
《自和》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曾伯的一种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深情厚爱。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建筑景观和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园的热爱与自豪。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叹和对人生的思索。

赏析:
诗的前两句“最高楼上又层阑,目短元龙空海寰。”通过描述高楼层阑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壮丽的建筑景观和辽阔的自然景色。这一描写既是对自然山川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家园的自豪感。

接下来的两句“栋宇地雄千嶂表,金汤天设两江间。”则通过雄伟的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繁荣昌盛的祝愿。这里的“栋宇地雄”指的是建筑之雄伟,而“千嶂表”则指的是自然之壮丽,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

第四句“西风障面曾筹檄,夜月胡床忆佩环。”中的“西风障面”意味着作者在征战的过程中,曾经面对强烈的风沙,表现出坚毅的品质。而“曾筹檄”则表明作者曾经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奔走于战场之间。诗的后半部分“夜月胡床忆佩环,老去凭虚心辄悸,蜀城虽好不如还。”则表达了作者对年华逝去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虚名权位的淡泊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家园和国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思索,呈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宁静。

自和拼音读音参考

zì hé
自和

zuì gāo lóu shàng yòu céng lán, mù duǎn yuán lóng kōng hǎi huán.
最高楼上又层阑,目短元龙空海寰。
dòng yǔ dì xióng qiān zhàng biǎo, jīn tāng tiān shè liǎng jiāng jiān.
栋宇地雄千嶂表,金汤天设两江间。
xī fēng zhàng miàn céng chóu xí, yè yuè hú chuáng yì pèi huán.
西风障面曾筹檄,夜月胡床忆佩环。
lǎo qù píng xū xīn zhé jì, shǔ chéng suī hǎo bù rú hái.
老去凭虚心辄悸,蜀城虽好不如还。


相关内容11:

蜡梅

入蜀垫江道间二首

天章寺前小楼

答子宣雪中惠吴中珍味

和庐山高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前韵寄郑悦斋
    单骑冲寒发路东,只缘归计太疎空。三年事外多闲日,一别花间几信风。出处莫期当世合,功名要与古......
  • 严陵钓台
    晴江万里绿波来,惆怅君房去不回。秦苑河山归故国,越乡云雨庇荒台。春风一道江蓠绿,落日千峰杜......
  •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留台雄峙渚宫边,江汉中间别一天。号令半皆归后务,规模几不减中权。况从席上分邹湛,细向楼头访......
  • 韦轩游山遇雨
    踏碎羊山黄叶堆,天飞细雨相车回。二皇应讶来何晚,不忍听君话别杯。...
  • 建宁浦城李频行祠
    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香炉忽动吹寒灰,浦城环翠阴风来。岭头顽石尽能走,涧下奔泉皆......
  • 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
    明君切西雇,元帅作中军。宾客湖南上,人才冀北群。三鱣存绛帐,一鹗在青云。磊磊轩天地,诗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