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子瞻题风水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4

和子瞻题风水洞

宋代  苏辙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人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汭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和子瞻题风水洞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题风水洞翻译及注释

《和子瞻题风水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送江湖满洞天,
洞门可听人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
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
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汭观遗韵,
重使颜成问嗒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景象——风吹送江湖的气息充满了洞天的空间。洞门敞开,但普通人却无缘进入其中,只能远远地倾听其中传来的声音。洞内的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刚刚开始散去,石齿交错的景象尚未显现。乐曲奏响使得洞庭湖的真实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也同样清脆悦耳。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着留存的古韵,颜成追问这个人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诗意深远的感受。作者借助风水洞的意象,表达了一种高远超脱、不为世俗所能触及的境界。洞门敞开却无缘进入,象征着普通人难以进入高深的境界。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预示着洞内的景象即将展现,但人们还无法得知其中的奥秘。乐曲奏响,洞庭湖的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表达了美妙的音乐和声音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后,诗中提到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古韵,并引发了颜成的好奇心,这使得整首诗词更具有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神秘的景象描绘和深邃的意境构建,表达了超然世俗的境界和音乐、声音的魅力。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追逐高远境界、追寻美妙声音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隐藏在洞庭湖畔的隐士身份和古韵遗韵的好奇心。

和子瞻题风水洞拼音读音参考

hé zi zhān tí fēng shuǐ dòng
和子瞻题风水洞

fēng sòng jiāng hú mǎn dòng tiān, dòng mén kě tīng rén wú yuán.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人无缘。
tǔ náng yù nù shēng chū sàn, shí chǐ áo yá shì wèi qián.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lè zòu dòng tíng zhēn diē dàng, gē chuán dì suǒ yì qīng biàn.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hé rén yǐn ruì guān yí yùn, zhòng shǐ yán chéng wèn tà rán.
何人隐汭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相关内容11:

次韵子瞻初到杭州见寄二绝

和王晋卿都尉荼醾二绝句

腊雪五首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王巩自咏
    平生未省为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粗免趋时头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简书见迫身今老,樽酒闻呼首......
  • 舟中风雪五绝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荡漾水无踪。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雷冯空,雨腾渊。诛孽妖,反丰年。顾千里,瞬二日。神在堂,龙为役,是何惜兮。...
  • 答颜复国博
    岁晚河水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病后不胜清醑酽,别时仍得旧......
  • 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籧篨视名器,果蓏指乾坤。长短何须问,传家已......
  • 赠致仕王景纯寺丞
    灊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初谢事。腹中灵液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