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苏才翁挽辞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11

苏才翁挽辞二首

宋代  王安石  

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苏才翁挽辞二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才翁挽辞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苏才翁挽辞二首》

苏才翁,指的是苏轼的别号,王安石是宋代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这首诗词是王安石为苏轼离任而写的挽辞,表达了对苏轼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中文译文:

空余一丹旐,
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
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
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
沧江相与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轼的离别场景,表达了王安石对苏轼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借用了车马的形象,表达了苏轼离开后的空虚和孤寂。丹旐和朱轓都是车辇上的饰物,用以装饰和彰显身份地位,而如今只剩下一丹旐和无复两朱轓,意味着苏轼的离去使得王安石感到失落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描绘了苏轼离开后的环境变化。蒜山和陂陀都是地名,分别指向苏轼离开的地方,而京口原则指苏轼离开后的原野。诗中的“寂寞”二字再次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接着的两句“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表达了苏轼作为文人的才华和艺术成就。音容指的是苏轼的声音和容貌,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保存和传承。才业则指苏轼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将其寄托给后代子孙。

最后两句“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表达了王安石对苏轼的深情厚意。故人指的是王安石自己,他为苏轼的离别而感到伤感,眼泪汹涌而出。沧江是指长江,这里用来比喻王安石的悲伤之情,同时也暗示着王安石和苏轼的深厚情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苏轼的思念和离别之情,通过描绘离别后的孤寂和环境变化,以及对苏轼才华和成就的赞美,展现了王安石对苏轼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珍视。

苏才翁挽辞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sū cái wēng wǎn cí èr shǒu
苏才翁挽辞二首

kòng yú yī dān zhào, wú fù liǎng zhū fān.
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jì mò suàn shān dù, pō tuó jīng kǒu yuán.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yīn róng guī huì huà, cái yè fù ér sūn.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shàng yǒu gù rén lèi, cāng jiāng xiāng yǔ fān.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相关内容11:

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

真州马上作

太湖恬亭

谩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王乐道烘虱
    秋暑汗流如炙輠,敝衣湿蒸尘垢涴。施施众虱当此时,择肉甘於虎狼饿。咀啮侵肤未云已,爬搔次骨终......
  • 北山三咏其三道──光泉
    箨龙将雨绕山行,注远投深静有声。云涌浴槽朝自暖,虹垂斋镬午还晴。铜瓶各满幽人意,玉甃因高正......
  • 张剑州至剑一日以亲忧罢
    客舍飞尘尚满鞯,却寻东路想茫然。白头反哺秦乌侧,流血思归蜀鸟前。今日相逢知怅望,几时能到与......
  • 五柳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 见鹦鹉戏作四句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真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 世故
    世故纷纷漫白头,欲寻归路更迟留。锺山北绕无穷水,散发何时一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