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临岐留别相知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频
2025-09-05

临岐留别相知

唐代  李频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临岐留别相知作者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临岐留别相知翻译及注释

临岐留别相知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中文译文:
离开故乡时与友人相别,
百岁人生终究有何事呢?
一个人长久地四处游历,
但无论到哪里都无法摆脱忧愁。
世间道路各有不同,
但我从未向权势投降。
这个时候难以面对离别,
但愿他人能留下我。

诗意:
此诗描绘了一个人离开家乡,与亲友分别的情景。诗人对于百岁寿命的人生,思考了有何意义的事情。他将自己比作一个长久远行的旅人,无论身处何地,却无法摆脱忧愁的纠缠。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追逐权势。然而,在即将离别的时刻,他感到难以忍受。他希望朋友能够劝留他,不让他离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远行过程中的思考和离别时的心情。诗人通过描绘一个长期在外游历的人的形象,表达了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逃避烦恼的现实。诗中的"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表明诗人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媚权贵。然而,当离别的时刻来临时,他也表现出无法抑制的情感。诗人愿意留下来,希望朋友劝留他,但也许这种愿望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幻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并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临岐留别相知拼音读音参考

lín qí liú bié xiāng zhī
临岐留别相知

bǎi suì jìng hé shì, yī shēn cháng yuǎn yóu.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xíng xíng jiāng jìn lǎo, chǔ chù bù lí chóu.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shì lù duō xiāng qǔ, quán mén bù zì tóu.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nán wéi cǐ shí bié, yù bié yuàn rén liú.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相关内容11:

长洲怀古

送友人擢第东归

游四明山刘樊二真人祠,题山下孙氏居

唐乐府十首·输者讴

夏日宿秘书姚监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南游过湘汉即事寄友人
    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离怀不可说,已迫峡......
  • 冯叟居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往往白云生,对面千......
  • 晚秋洛阳客舍
    清洛平分两岸沙,沙边水色近人家。隋朝古陌铜驼柳,石氏荒原金谷花。庭叶霜浓悲远客,宫城日晚度......
  • 秋日夜怀
    砧杵寥寥秋色长,绕枝寒鹊客情伤。关山云尽九秋月,门柳叶凋三径霜。近日每思归少室,故人遥忆隔......
  • 题吴宫苑
    吴苑荒凉故国名,吴山月上照江明。残春碧树自留影,半夜子规何处声。芦叶长侵洲渚暗,蘋花开尽水......
  • 题僧壁(一本有和韦蟾三字)
    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