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味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09-07

味道

唐代  韩偓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味道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味道翻译及注释

《味道》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探讨人生的种种境遇,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含瓦砾竟何功,
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
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
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
任他闲处指冥鸿。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思考了人生的盛衰荣辱、智慧与愚昧的价值。他认为人们在一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到头来都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同时揭示了他的困惑和痛苦,因为他对世事的思考和追求导致了内心的苦恼。他意识到人生的真相是虚无的,任何追求和成就都没有真正的意义。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抒发苦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一切追求和成就都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2. 借物抒怀:诗中的瓦砾和鸿雁等形象,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境遇和命运,诗人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疑惑。
3. 理性与感性的对比:诗词中的“痴黠相兼”表明诗人既有理性思考的一面,也有感性追求的一面。他意识到人生的种种追求和成就都是虚幻的,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纷扰和痴迷。
4. 豁达的态度:尽管诗人意识到一切追求都是虚无的,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仍然带有豁达的态度,任由闲处的人指责自己,表达了自己不再追求虚妄名利的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味道》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追求真实和豁达的过程中的心境。

味道拼音读音参考

wèi dào
味道

rú hán wǎ lì jìng hé gōng, chī xiá xiāng jiān shì dé zhòng.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xīn xì shì fēi tú chàng wàng,
心系是非徒怅望,
shì xū guāng jǐng xuán xū kōng.
事须光景旋虚空。
shēng chén bù dìng dū rú mèng, huǐ yù wú héng què yào lóng.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yì zhě shén duō yīng è wàn, rèn tā xián chù zhǐ míng hóng.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相关内容11:

归紫阁下

忆钓舟

长安里中闻猿

黔中书事

湘中弦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僧归天竺
    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遥思清兴惬,不厌石......
  • 阌乡寓居十首·山禽
    碧嶂为家烟外栖,衔红啄翠入芳蹊。可能知我心无定,频袅花枝拂面啼。...
  • 雨村
    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钩。倚柱不知身半湿,黄昏独自未回头。...
  • 阑干
    扫花虽恨夜来雨,把酒却怜晴后寒。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
  •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
    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花应洞里寻常发,日向壶中特地长。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
  • 花村六韵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