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戏题三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3

戏题三绝

宋代  苏辙  

谢傅凄凉已老年,胡琴羌笛怨遗贤。
使君於此虽不俗,挽断髭须谁见怜。

戏题三绝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戏题三绝翻译及注释

《戏题三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谢傅的凄凉老去、胡琴和羌笛的怨曲以及挽断髭须却无人怜惜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谢傅凄凉已老年,
胡琴羌笛怨遗贤。
使君於此虽不俗,
挽断髭须谁见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老去的人物,谢傅,他已经年老,处境艰难。胡琴和羌笛的悲怨声音遗留下来,表达了被贤人所遗忘的悲伤。尽管谢傅在这里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但没有人来怜悯他挽断的胡须。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的语调描绘了谢傅的孤独和被遗忘的命运。通过对胡琴和羌笛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伤和无助的情绪。胡琴和羌笛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乐器,它们的怨曲更加强调了谢傅被遗忘的痛苦。诗中的"使君"指的是谢傅,虽然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才华,但却没有人来关注他的处境。最后一句表达了谢傅无人怜悯的心情,挽断的胡须象征着他的悲伤和孤独。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被遗忘和边缘化的人的同情和思考,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力。

戏题三绝拼音读音参考

xì tí sān jué
戏题三绝

xiè fù qī liáng yǐ lǎo nián, hú qín qiāng dí yuàn yí xián.
谢傅凄凉已老年,胡琴羌笛怨遗贤。
shǐ jūn yú cǐ suī bù sú, wǎn duàn zī xū shuí jiàn lián.
使君於此虽不俗,挽断髭须谁见怜。


相关内容11:

戏题三绝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游景仁东园

次韵张恕九日寄子瞻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子瞻赠张憨子
    得罪南来正坐言,道人闭口意深全。天游本自有真乐,羿彀谁知定不贤。构火暾暾初吐日,飞流滚滚旋......
  • 高邮别秦观三首
    笔端大字鸦栖壁,袖里清诗句琢冰。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
  • 荆门惠泉
    泉源何従来,山下长溪发。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使水皆为泉,地已不......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乐天引洛注池塘,画舫飞桥映绿杨。潩水隔城来不得,不辞策杖看湖光。...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五山斋
    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岂无山中士,高卧白......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览辉亭
    城里最高处,坡陁见一城。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后明。风光同楚蜀,聊此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