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橐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6

橐驰

宋代  梅尧臣  

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橐驰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橐驰翻译及注释

《橐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西域交通线路上的马车为主题,表达了旅行和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奇特之处。诗人通过描写马车行进的场景,表达了对边疆旅行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和边疆生活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西域马车的奔驰景象。"鸣驰"和"衔尾自连连"形容马车奔驰的速度和连绵不断的马队。"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表达了汉人和胡人在边疆上的往来和交流,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严寒和艰险。

诗中提到的"风候"、"碛"和"沙泉"是边塞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识风候"表示诗人对边疆的气候和风情有所了解,"过碛辨沙泉"则表明他在旅途中能够辨别沙漠中的道路和水源,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边塞旅行者的聪明才智。

诗的最后两句"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劳和奔波,他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着边疆巡查的工作。"肉封"指的是面部因寒冷而肿胀,"锦帕鲜"则表明他依然保持着精神的鲜明和高昂。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马车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边塞风光和边疆生活的艰辛。诗中融入了对风候、沙漠和边塞旅行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边塞地区的深入观察和了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敬意,展示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苦难与壮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橐驰拼音读音参考

tuó chí
橐驰

míng chí chū xī yù, xián wěi zì lián lián.
鸣驰出西域,衔尾自连连。
hàn yì líng yún qù, hú rén tà xuě qiān.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cháng shí shí fēng hòu, guò qì biàn shā quán.
常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
lǎo jué ròu fēng cè, yóu méng jǐn pà xiān.
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


相关内容11:

送河内令孙偕兼怀太守晁子长

依韵和武平升卞二山

汝州後池听水

来上人归宣城兼柬太守孙学士

春鹘谣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宋端明知成都
    伯仲俱邦栋,朝廷倚以隆。出为周九牧,入是汉三公。岁易星辰转,天均雨露同。威声满河北,事业出......
  • 孙主簿惠上党寺壁胡霈然书墨迹一匣
    上党佛祠何可观,开元瑞物图高阁。又有长廊古壁上,复是名辈题丹雘。当时泥用丝作筋,意欲千载无......
  •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六蕲竹
    顋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与君作龙吟,吹发江......
  • 李庭老许遗结丝勒帛
    纫丝作长带,正胜茱萸纹。冉冉仍垂绋,{左帛右炎}{左帛右炎}自有薰。鲜华非称我。修饰未如君。曾......
  • 送詹彦迪秘校之越
    夙怀山水心,梦寐向东越。闻为会稽行,独此羡明发。渡江信春潮,泊馆食野蕨。平时异梁鸿,但泛镜......
  • 颍水
    颍水苦流瀑,浅平秋与冬。岸深开地势,底碧写天容。道枉随湾去,村遥近日逢。迷鱼是潭曲,宁见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