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8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

宋代  梅尧臣  

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
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
竟日坐衡茅,同心异胡越。
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

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
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
竟日坐衡茅,同心异胡越。
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所作,题目为《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刘十秀才的交流和心境。

诗的前两句写道:“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这句话意味着作者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追求真实和自由。他摆脱了尘世的琐事和磨难,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他的心境如同晴空明净,内心深处充满了宁静和豁达,与外界的喧嚣和浮躁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着的两句:“竟日坐衡茅,同心异胡越。”揭示了作者与刘十秀才的默契与共鸣。两人坐在茅屋中整日畅谈诗文,虽然背景和身份不同,但他们的心与心相通,彼此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最后两句:“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信心和坚持。他相信自己的道路不再孤独,通过长时间的吟咏和创作,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刘十秀才,与他共同追求文学的理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达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作者通过与刘十秀才的交流,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增强了自己前行的勇气和信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追求和境界,同时也传递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价值。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拼音读音参考

liú shí xiù cái jiàn guò xún yǐ wéi jì cì yùn hé chóu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

fàng yán pò yá àn, chén shì jǐn mó guā.
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
kuàng cǐ qì chéng míng, yōu jīn yì xuān huō.
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
jìng rì zuò héng máo, tóng xīn yì hú yuè.
竟日坐衡茅,同心异胡越。
wú dào jīn bù gū, cháng yín wèi jūn fā.
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


相关内容11:

登杨州北门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

送惠懃上人

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

送婺州通判徐殿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
    子猷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拂马随人如著莫,舞空吹面亦胜消。闭门我作袁安睡,呵笔君为谢......
  • 豕
    司原豢俗豨,日见容阴昵。喜比为白麟,惟忧不丰溢。烈飚泽雨作,真声向人出。司原悔何由,肝胆空......
  • 百舌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只未学凤皇,有亦学......
  • 京师逢卖梅花五首
    此去吾乡二千里,不看素萼两三年。移根种子谁辛苦,上苑偷来值几钱。...
  • 赠黄庭筠举进士
    橘柚生南国,幽林日匆蒨。上有嘉禽鸣,五色被余绚。彼美发华英,厥包待秋荐。根本当自持,无为风......
  •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