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10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唐代  白居易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翻译及注释

诗词:《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中文译文:
我衰老了,心境趣味不多,
你病懒地路过。
怎奈西楼上,明亮的秋天月光又何如。
庭院里的草花沾满了凄白的露水,池水的颜色变得黯淡无光。
何况这初长夜,东边城中有许多打炉子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某位朋友的回信,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衰老和对友人病懒的关切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诗的开头,诗人自谦自己已经衰老,生活趣味不多,可能是因为年岁已高,或者因为世事沧桑而心灰意冷。而友人则身体不佳,行动迟缓,缺乏精神。这两句描绘出了诗人和友人的相对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西楼上的明亮秋月映照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冷清,与他衰老的情感相呼应。庭院中草花沾满了凄白的露水,池水的颜色也变得黯淡无光,反映了秋夜的寂静和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初秋长夜的感叹。东边城中传来许多砧杵的声音,砧杵是用来敲打衣物的工具,暗示着人们在这个长夜中辛勤工作。这里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于辛勤工作的羡慕和自己孤独的对比。

整首诗以凄凉的秋夜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衰老、病懒和寂寞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世事的思考。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对辛勤工作的羡慕和自己内心的孤寂。这种凄凉的情感与秋夜的寂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共鸣之感。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chóu mèng dé zǎo qiū yè duì yuè jiàn jì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wú shuāi guǎ qíng qù, jūn bìng lǎn jīng guò.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qí nài xī lóu shàng, xīn qiū míng yuè hé.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tíng wú qī bái lù, chí sè dàn jīn bō.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kuàng shì chū cháng yè, dōng chéng zhēn chǔ duō.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相关内容11:

履道池上作

偶吟二首

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唐人绝句作送崔驸马赴衮州)

赠僧五首·清闲上人(自蜀入洛,于长寿寺说法度人)

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考功崔郎中赴阙
    称意新官又少年,秋凉身健好朝天。青云上了无多路,却要徐驱稳著鞭。...
  •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
  • 咏怀
    随缘逐处便安闲,不入朝廷不住山。心似虚舟浮水上,身同宿鸟寄林间。尚平婚嫁了无累,冯翊符章封......
  • 岁暮言怀
    职与才相背,心将口自言。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年终若无替,转恐负......
  • 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
    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
  • 山游示小妓
    双鬟垂未合,三十才过半。本是绮罗人,今为山水伴。春泉共挥弄,好树同攀玩。笑容共底迷,酒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