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8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宋代  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中文译文:
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想要戴上它首先要将头发剪短晾干。
要让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耿天骘的赠诗。诗中以竹冠为象征,表达了一种追求真实和自然的情怀。

首先,王安石提到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这是因为竹冠是用竹根制作而成的,竹根代表着竹子的本质和根基,意味着真实和朴素。与之相对,竹皮冠是用竹皮制作而成的,更多地强调了外表和装饰的功效。通过这样的对比,王安石表达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暗示人们应该珍视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华丽。

其次,诗中提到要戴上竹冠,首先需要将头发剪短晾干。这里的剪短头发可以理解为剪去过多的繁琐和虚华,以追求简朴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晾干头发则表示要将头脑清醒和冷静,不被外在的浮华所迷惑。通过这样的描述,王安石呼吁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以真实的姿态去面对世界。

最后,诗中提到要使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竹冠,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这里的山林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境和自由的状态,而方帽则代表世俗的束缚和规范。王安石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真实自我的向往,呼吁人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寒冷而放弃自己的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冠的意象,抒发了王安石对真实、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他呼吁人们摒弃虚华和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追求真实的自我。这种思想在王安石的时代被称为"新儒家"思潮的一部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拼音读音参考

hé gěng tiān zhì yǐ zhú guān jiàn zèng sì shǒu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zhú gēn shū shèng zhú pí guān, yù zhe xiān xū duǎn fā gān.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yào shǐ shān lín rén gòng jiàn, bù chí fāng mào yù fēng hán.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相关内容11: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二──御沟

垂虹亭

再次前韵

过刘贡甫

法喜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
  • 省中二首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 即事五首
    渐老逢春能几回,蓬门今始为君开。莫嫌野外无供给,更向花前把一杯。...
  •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
  •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杜甫画像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