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7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宋代  王安石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
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翻译及注释

诗词:《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藏春花木望中迷,
水复山长道阻跻。
怊怅老年尘世累,
无因重到武陵溪。

中文译文:
躲藏的春花木在远处迷失,
水面反射着山峦,长路阻挡着攀登。
对于老年人来说,感到懊丧,尘世的累赘。
无法再次回到武陵溪的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感到怀念和遗憾的情绪。

诗的开篇描述了"藏春花木",这是一种美丽的花木。然而,这些花木被远离自己的目光所掩盖,使得作者无法亲自欣赏到它们的美丽,这象征着人生中错过了一些美好的事物。

接着,诗中提到"水复山长道阻跻",这里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水面倒映的山峦延绵不绝,而长路却妨碍着作者的攀登,意味着他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境地。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年时光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对尘世的种种牵绊和累赘,怀念过去年轻时的无忧无虑。"无因重到武陵溪"表明作者无法再次回到曾经令他心驰神往的地方,无法重温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光阴逝去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和遗憾,表达了对失去和无法再回到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引发读者对时间和生命的反思。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jǐng chún shí sì zhàng sān jué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cáng chūn huā mù wàng zhōng mí, shuǐ fù shān cháng dào zǔ jī.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
chāo chàng lǎo nián chén shì lèi, wú yīn zhòng dào wǔ líng xī.
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


相关内容11:

垂虹亭

再次前韵

过刘贡甫

法喜寺

秋夜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
  • 省中二首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杜甫画像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
  • 咏菊二首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