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法喜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8

法喜寺

宋代  王安石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下青莎间绿苔。
杂树绕花莺引去,坏檐无幕雁归来。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忆故乡诚不浅,可怜鶗鴂重相催。

法喜寺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法喜寺翻译及注释

《法喜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法喜寺门前的白色小路环绕曲折,
寺门下的青莎间生长着绿色的苔藓。
各种树木环绕着盛开的花朵,引来了鸟儿飞去,
残破的屋檐下没有挂帘幕,雁儿却归来了。
寂寥的景象,没有人与我一起分享酒杯前的欢乐,
我孤单地留下了杯子在案子上。
我对故乡的思念深深,情意不浅,
可怜的鶗鴂再次催促着我。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法喜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寂的感受。诗中描绘了法喜寺门前的白色小路、青莎和绿苔,以及围绕在寺庙周围的花朵和鸟儿。作者提到了坏檐无幕,寂寥无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最后,鶗鴂(音译,一种鸟类)的叫声催促着作者,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赏析:
《法喜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法喜寺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寺庙的寂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而凄美的画面。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坏檐无幕和雁归来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孤独和离乡的痛苦。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法喜寺拼音读音参考

fǎ xǐ sì
法喜寺

mén qián bái dào zì yíng huí, mén xià qīng shā jiān lǜ tái.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下青莎间绿苔。
zá shù rào huā yīng yǐn qù, huài yán wú mù yàn guī lái.
杂树绕花莺引去,坏檐无幕雁归来。
jì liáo shuí gòng zūn qián jiǔ, láo luò kōng liú àn shàng bēi.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wǒ yì gù xiāng chéng bù qiǎn, kě lián tí jué zhòng xiāng cuī.
我忆故乡诚不浅,可怜鶗鴂重相催。


相关内容11:

奉酬永叔见赠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南浦

寄无为军张居士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过刘贡甫
    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间宁易得。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
  • 再次前韵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 垂虹亭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谁投此虹蜺,欲济两......
  • 秋夜二首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此怀无与晤,拥鼻一......
  • 垂虹亭
    坐觉尘襟一夕空,人间似得羽翰通。暮天窈窈山衔日,爽气駸駸客御风。草木韵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
  • 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
    君方困旅食,予亦误朝簪。自索东方米,谁多季子金,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客主竟何事,萧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