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文慧师归眉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17

送文慧师归眉山

宋代  司马光  

至人心如云,去住叭所适。
飘摇涉四海,岂复校喧寂。
朅来王城游,红尘暖晨夕。
忽思还故峰,不可留宿昔。
离合毕自然,於何寄驭戚。
从兹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鸟集掌中,巴猿侍瓶锡。
寺前烟蔓深,何处求行迹。

送文慧师归眉山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文慧师归眉山翻译及注释

《送文慧师归眉山》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人心如云,去住叭所适。
飘摇涉四海,岂复校喧寂。
朅来王城游,红尘暖晨夕。
忽思还故峰,不可留宿昔。
离合毕自然,於何寄驭戚。
从兹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鸟集掌中,巴猿侍瓶锡。
寺前烟蔓深,何处求行迹。

诗意:
这首诗词是司马光送别文慧师归眉山的作品。诗人以自然景物和禅宗思想来表达对师归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至人心境如云,无论去留都随缘适应;飘摇涉足四海,不再被喧嚣所扰;师归自王城游历,红尘世界温暖了晨昏;忽然思念起往日的山峰,但不能停留在过去;离合自然而然,何必寄托太多情感;从此坐在林下,白发傲然面对泉石;山鸟聚集在掌心,巴猿侍奉着瓶和锡;寺前的烟雾弥漫深处,不知何处寻找行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师归的祝福和对禅宗思想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至人心境的超脱和随缘的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像云一样自由自在,无论去留都能适应环境。诗中的红尘世界温暖了晨昏,暗示着师归在世俗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然而,诗人也提醒师归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中,而是要自然地接受离合的变化。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师归的敬仰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他希望师归能像山鸟一样自由自在,像巴猿一样虔诚侍奉,同时也希望师归能找到自己修行的方向。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禅宗思想为主题,表达了对师归的祝福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送文慧师归眉山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wén huì shī guī méi shān
送文慧师归眉山

zhì rén xīn rú yún, qù zhù bā suǒ shì.
至人心如云,去住叭所适。
piāo yáo shè sì hǎi, qǐ fù xiào xuān jì.
飘摇涉四海,岂复校喧寂。
qiè lái wáng chéng yóu, hóng chén nuǎn chén xī.
朅来王城游,红尘暖晨夕。
hū sī hái gù fēng, bù kě liú sù xī.
忽思还故峰,不可留宿昔。
lí hé bì zì rán, yú hé jì yù qī.
离合毕自然,於何寄驭戚。
cóng zī zuò lín xià, bái shǒu ào quán shí.
从兹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shān niǎo jí zhǎng zhōng, bā yuán shì píng xī.
山鸟集掌中,巴猿侍瓶锡。
sì qián yān màn shēn, hé chǔ qiú xíng jī.
寺前烟蔓深,何处求行迹。


相关内容11: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涌泉石

送吴仲庶知江宁

独乐园七题·见山台

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

晓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僧归吴
    高枕聊成梦,晴空忽见花。浮生尽是客,何处得为家。旅食帝城久,归舟泽国赊。角因菰菜味,回首浩......
  • 宜甫家有金铃菊客未这识因代菊赠宜甫
    主人倦邀客,寂寞委苍苔。此日开无益,明年不复开。...
  • 初夏独游南园地
    取醉非无酒,忘忧亦有花。暂来疑是客,归去不成家。...
  • 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
    麦田小雨陇微于,草树欣欣照晚晴。花下客来醒亦好,犹胜闭户过清明。...
  • 河桥春别
    河桥春尽送君归,又惜无欢度此时。乱花满眼遮人望,不见行尘空酒旗。...
  • 阍吏
    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遍遍辞。相国舍人虽骤见,将军马监岂相知。因循岁月劳何补,颠倒风埃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