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7-19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

宋代  李弥逊  

清昼高轩过,岩高得共攀。
虾须深梵阁,豹尾静尘军,词吐三江水,胸开九梦山。
杯行不知夜,留月伴公还。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翻译及注释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晨时分,我登上高楼,远眺四周的山峰。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可以一同攀登。青蓝色的山顶,宛如佛阁,隐藏深邃。山下的尘埃静谧无声,宛如豹子尾巴一般。我的词句流露出三江的水,我内心敞开,犹如九梦山的广阔。喝酒的时光过得不知不觉,我留下月亮作为伴随,与王才元少师一同归来。

诗意:
这首诗以清晨时光和登高远望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自我表达的情感。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远眺的视野,诗人体验到一种超越尘埃的宁静与高远。他的词句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开放与宽广。

赏析: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山峰比作佛阁,豹尾比喻尘埃,以形象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山峰的高耸和尘埃的静谧。诗人在词句中流露出对三江水的赞美,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展示了他豁达开放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表达了与王才元少师一同欣赏美景的情景,以月亮作为两人归来的伴随,给人以温馨和友情的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开放和宽广。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美好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与高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cái yuán shǎo shī jiàn zèng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

qīng zhòu gāo xuān guò, yán gāo dé gòng pān.
清昼高轩过,岩高得共攀。
xiā xū shēn fàn gé, bào wěi jìng chén jūn,
虾须深梵阁,豹尾静尘军,
cí tǔ sān jiāng shuǐ, xiōng kāi jiǔ mèng shān.
词吐三江水,胸开九梦山。
bēi xíng bù zhī yè, liú yuè bàn gōng hái.
杯行不知夜,留月伴公还。


相关内容11:

戏王子和

戏题

申伯坐上屡成佳语句独未见和德久贻信中之作

和夷仲弟喜学士兄归

次韵茂实之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何日刀头水石间,婆娑犹得一官闲。杖藜早晚寻幽处,望断秋空不见山。...
  • 山行遇雨
    沧溟四乾青虬立,碧云摩霄高页岌。六丁夜挽天河倾,石骨无尘露苍湿。长风吹雨不成丝,飞鞚冲山带......
  • 和尚书兄留题兴福
    殿阁群峰合,山根一水长。桅楹接云树,钟磬杂风篁。客枕愁花雨,斋鱼搅梦梁。篮舆隔溪路,目断佛......
  • 题兴教寺
    云开岫幌隐禅扉,高屋凭虚面翠微。午枕有香清蝶梦,晚林无路送鸿飞。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
  • 晚步独至西三首
    十日不一见此君,春笋满林深闭门。杖藜特特穿苔径,问讯南阶添几根。...
  • 落花十绝
    枝头日日候韶妍,百舌声中又隔年。莫道山翁无思绪,见人踏着便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