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8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宋代  王安石  

寒食节  风俗  抒情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翻译及注释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愿归依佛、法、僧三宝,
秉持四种威仪,
希望能在诸佛的土地上游历,
与十方的贤圣永不分离,
让痴迷的世间永远消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佛教的归依与崇敬之情。他渴望能够归依佛、法、僧三宝,即佛陀、佛法和僧伽,同时遵守梵行的四种威仪(指戒、定、慧、解脱)。他希望能够到各个佛陀所在的土地上旅行,与来自十方的贤圣共同修行,实现与佛之间的永恒联系。最后,他希望能够永远超越世俗的迷惑和痴迷,达到解脱的境界。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词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向往,以及对修行道路的追求。诗中的“归依三宝”意味着他愿意接受佛陀的教诲,遵守佛法规范,依靠僧伽的指导。梵行的四种威仪则是指他在修行中要持守的准则,包括戒定慧解脱。他希望通过在佛陀所在的各个土地上游历,与来自十方的贤圣交流学习,加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修行的实践。

整首诗词流畅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佛教信仰的表达,展现了王安石内心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痴迷和迷惑,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这种渴望和追求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尤为珍贵,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多以功名利禄为中心,而王安石的这首诗词则展示了他对内心灵性世界的关注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他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通过归依三宝、秉持四威仪,他希望在佛陀的土地上与贤圣共同修行,超越尘世痴迷,达到解脱的境地。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内心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与追求,在宋代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拼音读音参考

wàng jiāng nán guī yī sān bǎo zàn sì zhī yī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guī yī zhòng, fàn xíng sì wēi yí.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yuàn wǒ biàn yóu zhū fó tǔ, shí fāng xián shèng bù xiāng lí.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yǒng miè shì jiān chī.
永灭世间痴。


相关内容11:

江城子

送韦司马别

渔家傲

江上送客游庐山

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满庭芳
    芳词来上,因俯同其韵以赐。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十万钩陈......
  • 菩萨蛮
    轻风袅断沈烟炷。霏微尽日寒塘雨。残绣没心情。鸟啼花外声。离愁难自制。年少乖盟誓。寂寞掩朱门......
  • 西江月
    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晓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涌。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
  • 月上海棠
    兰房绣户厌厌病。叹春酲、和闷甚时醒。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熏笼......
  • 别人四首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
  •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