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古松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6

古松

宋代  王安石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古松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松翻译及注释

诗词《古松》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参天大松树,直插云霄百余尺,
高耸入青天,独立不依附于林。
千山万壑中,风声在夜间回响,
秋天的阴影下,月光照耀着挂在松树上。
这松树并非因为肥沃的土壤培育而成,
而是自然造化的奇迹。
廊庙之中缺乏人才,应该去寻找那些有才华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的工匠就不要去侵犯他们。

诗意:
《古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高耸入云的古松之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伟大而独立的力量的赞美。松树高耸入云,不依附于其他树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诗中提到的风声回响和月光照耀,衬托出松树在自然环境中的壮美和高雅。通过对松树的赞美,王安石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人才的珍视。

赏析:
《古松》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伟大力量的赞美和对人才的呼唤。诗中的古松高耸入云,挺拔而独立,象征着坚韧和自立的精神。风声回响和月光照耀,给人一种寂静、高远和神秘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廊庙乏材和世间缺乏良匠的描写,呼吁社会追求人才,珍视并尊重那些有才华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又蕴含着对人才的思考和呼唤。

古松拼音读音参考

gǔ sōng
古松

sēn sēn zhí gàn bǎi yú xún, gāo rù qīng míng bù fù lín.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wàn hè fēng shēng chéng yè xiǎng, qiān shān yuè zhào guà qiū yīn.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qǐ yīn fèn rǎng zāi péi lì, zì dé qián kūn zào huà xīn.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láng miào fá cái yīng jiàn qǔ, shì wú liáng jiàng wù xiāng qīn.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相关内容11: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李氏沅江书堂

两山间

送宋中道倅洺州

题何氏宅园亭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陈师道宰乌程县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墟暮今千载,昆云亦一城。本怀深闭蓄,余论略施行。故自有仁政,能传家......
  •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君思周伯阳,所愿岂......
  • 和吴冲卿雪
    阳回力犹邅,阴合势方巩。填空忽汗漫,造物谁怂恿。轻於擘絮纷,细若吹毛氄。云连昼已瞀,风助宵......
  • 寄碧岩道光法师
    去马来车扰扰尘,自难长寄水云身。碧岩後主今为客,何况开山说法人。...
  • 月夜二首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谁能挽姮娥,俯濯凌......
  • 次韵奉酬觉之
    久知乘传入西州,鸡黍从容本不谋。户外惊尘尺书至,眼中飞浪片帆收。山林病骨烦三顾,湖海离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