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10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宋代  王安石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翻译及注释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耕地时有春雨滋润,
耘田时有秋阳炙烤。
这两种农具需合时使用,
九州人民都依赖它们。
想要谋生少不了它们,
拥有了它们我自称满足。
君啊,你是否怀念周伯阳,
他的愿望不是华丽的车轮。

诗意:
这首诗以农具为主题,表达了耕作的重要性和对农具的依赖。诗人通过描写春雨和秋阳对农田的作用,强调了农具在不同季节和时机的重要性。他认为农具是九州大地的伙伴,为人们带来了丰收和生计。诗人也表达了对农具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对农具的赞美和对农耕劳动的理解。诗中的春雨和秋阳象征着自然界的恩赐和力量,它们与农具相辅相成,共同为人们带来丰收。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周伯阳,暗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以及对朴素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对务实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王安石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对农民的关注。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拼音读音参考

hé shèng yú nóng jù shī shí wǔ shǒu qí shí sì tái lì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gēng yǒu chūn yǔ rú, yún yǒu qiū yáng bào.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èr wù yìng shí xū, jiǔ zhōu tóng wǒ fú.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yù wéi shēng shǎo mù, dé cǐ zì yún zú.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jūn sī zhōu bó yáng, suǒ yuàn qǐ huá gǔ.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相关内容11:

柘冈

钓者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李氏沅江书堂

两山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吴冲卿雪
    阳回力犹邅,阴合势方巩。填空忽汗漫,造物谁怂恿。轻於擘絮纷,细若吹毛氄。云连昼已瞀,风助宵......
  • 扬子
    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他年未免投天禄,虚为新都著剧秦。...
  • 读维摩经有感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 陈师道宰乌程县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墟暮今千载,昆云亦一城。本怀深闭蓄,余论略施行。故自有仁政,能传家......
  • 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
  • 寄碧岩道光法师
    去马来车扰扰尘,自难长寄水云身。碧岩後主今为客,何况开山说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