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乐天题真娘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禹锡
2025-07-14

和乐天题真娘墓

唐代  刘禹锡  

讽刺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和乐天题真娘墓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乐天题真娘墓翻译及注释

诗文中文译文:
薝卜(小葱)林中黄土堆,
罗襦(美丽的衣裙)绣黛已成灰。
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
幡盖(旗帜)向风疑舞袖,
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
一片行云应往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了怀念乐天(一位与他有过深厚友谊的人)的妻子真娘所写。诗中表达了对真娘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薝卜林中黄土堆”,说明真娘的坟墓被覆盖着黄土,不再出现罗襦和绣黛的繁华。

然后,诗中表达了人的灵魂不会因死而消亡,真娘的芳魂虽然死去,但人们并不害怕,蔓草遇到春天也会自然开花,显示出生命的延续和不朽的意象。

接着,诗中通过“幡盖向风疑舞袖”和“镜灯临晓似妆台”,描绘了真娘墓前旌旗猎猎的景象和墓前的灯火映照,给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感受,好像真娘还活在昔日的豪华之中。

最后,诗中提到吴王娇女的坟墓与真娘的坟墓相近,描绘了一片行云向来的景象。这里可能是暗指两人的墓地相邻,也可能是表达了真娘的高贵和品质。

整首诗通过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妻子的怀念之情,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不朽的主题。

和乐天题真娘墓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è tiān tí zhēn niáng mù
和乐天题真娘墓

zhān bo lín zhōng huáng tǔ duī, luó rú xiù dài yǐ chéng huī.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
fāng hún suī sǐ rén bù pà,
芳魂虽死人不怕,
màn cǎo féng chūn huā zì kāi.
蔓草逢春花自开。
fān gài xiàng fēng yí wǔ xiù, jìng dēng lín xiǎo shì zhuāng tái.
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wú wáng jiāo nǚ fén xiāng jìn, yī piàn xíng yún yīng wǎng lái.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相关内容11: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酬乐天衫酒见寄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
  •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身带霜威辞凤阙,口传天语到鸡林。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
  • 有感
    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平生红粉爱,惟解哭......
  • 送李中丞赴楚州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
  •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忆与故人眠,此时犹......
  •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六尺孤安在,人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