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李中丞赴楚州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禹锡
2025-07-18

送李中丞赴楚州

唐代  刘禹锡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送李中丞赴楚州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送李中丞赴楚州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红马车队驶入楚城,
文人都为李中丞的声名而祝贺。
儿童们开心地迎接贵客,
老朋友还会记住他的名字。
广阔的水田环绕着城郭优美,
四季的烟雾和月光映照在清澈的淮河上。
我还记得君初得到昆山玉石,
我们同行向扬州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送别李德裕(字中丞)赴楚州而作的诗。李中丞是唐朝时的一位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所以士林中的文人都为他的去职而为他祝贺。诗中描绘了楚城的美景和欢送李中丞的场景,展示了士林的喜悦和儿童们的热情迎接。诗人还提到老朋友会记住李中丞的名字,说明他在官场中有着良好的声誉。

在描绘楚城景色时,诗人运用了烟雾和月光的意象,使诗中的景色更加清新和美丽。诗的最后,诗人回忆起君初得到的昆山玉,这可能是象征李中丞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最后一句“同向扬州携手行”,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的祝福和给予同行的支持。

整首诗以幽雅的词句描绘出了欢送李中丞的场景和楚城的美景,展示了士林对李中丞的敬佩和祝贺。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李中丞的赞赏和祝福之情,使诗歌充满了温情和韵味。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重视。

送李中丞赴楚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ǐ zhōng chéng fù chǔ zhōu
送李中丞赴楚州

tí qí zhū qí rù chǔ chéng, shì lín jiē hè zhèn jiā shēng.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ér tóng dàn xǐ yíng bīn shǒu,
儿童但喜迎宾守,
gù lì yóu yīng jì xìng míng.
故吏犹应记姓名。
wàn qǐng shuǐ tián lián guō xiù, sì shí yān yuè yìng huái qīng.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yì jūn chū dé kūn shān yù, tóng xiàng yáng zhōu xié shǒu xíng.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相关内容11:

酬乐天衫酒见寄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乐天题真娘墓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
  •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
  •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身带霜威辞凤阙,口传天语到鸡林。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
  •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忆与故人眠,此时犹......
  •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六尺孤安在,人间未......
  • 和乐天柘枝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