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5-07-19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

唐代  戴叔伦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心自知。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翻译及注释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手把杏花枝,
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
寂寞心自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离别的情景。诗人手中拿着一枝杏花枝,意味着他和他的伴侣之间的分离和离别,而这种离别尚未真正发生。在黄昏时分,当伴侣消失在小门后,诗人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别之痛和寂寞的感受。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具体赏析:

首句"手把杏花枝",通过描写诗人手中拿着一枝杏花枝,表达了离别的意味。杏花是春天的象征,而诗人手中持有的杏花枝意味着他和伴侣之间的离别。这句简短而有力的描述,将离别的主题直接引入诗中。

次句"未曾经别离",暗示着诗人与伴侣之间的情感尚未真正分离。这句话中的"未曾经"表示离别尚未发生,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离别的忧虑和不安。

第三句"黄昏掩闺后",描写了黄昏时分,伴侣消失在小门后的情景。黄昏是一天的暮色,也象征着某种结束和离别。"掩闺后"表示伴侣已经进入了内室,意味着他们的离别已经成为事实。

末句"寂寞心自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句话中的"寂寞"是通过对心灵的直接描写来突出表达,诗人自己感受到了这种孤独。"心自知"则强调了这种感受来自于诗人自己内心的体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心情。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内心的孤独,诗词呈现了一种深情和无奈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拼音读音参考

xīn bié lí yī zuò róng yù shī
新别离(一作戎昱诗)

shǒu bà xìng huā zhī, wèi zēng jīng bié lí.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huáng hūn yǎn guī hòu, jì mò xīn zì zhī.
黄昏掩闺后,寂寞心自知。


相关内容11: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题念济寺

抚州处士湖泛舟送北回两指此南昌县查溪兰若别

海上别薛舟

酬崔法曹遗剑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
    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旧知亲友散,故园江海空。怀归正南望,此夕起......
  • 悼妓东东
    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
  • 奉酬卢端公饮后赠诸公见示之作
    佐幕临戎旌旆间,五营无事万家闲。风吹杨柳渐拂地,日映楼台欲下山。绮席昼开留上客,朱门半掩拟......
  •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度材垂后俭,选胜掩前功。云构中央起,烟波四面通。乍疑游汗漫,稍似入......
  •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
  • 哭张仓曹南史
    万事竟蹉跎,重泉恨若何。官临环卫小,身逐转蓬多。丽藻尝专席,闲情欲烂柯。春风宛陵路,丹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