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洪咨夔
2025-07-26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

宋代  洪咨夔  

九日  

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霜靴带取苔痕去,应被孤猿野鹤嗔。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作者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翻译及注释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是洪咨夔(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仲冬的九日归来,我前往可庵谒墓,然后继续前往都城。梅花还没有开放,枇杷花已经盛开得像玉一样闪耀。我带着霜靴上路,带走了苔藓的痕迹,但这样做可能会惹恼孤猿和野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仲冬时节的旅途经历。诗人首先前往可庵谒墓,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他继续前往都城,途中观赏到了盛开的枇杷花,与尚未开放的梅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旅途充满了寂静和孤独,他穿着霜靴行走,带走了路上的苔藓,但却担心这样做会惹恼周围的孤猿和野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仲冬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旅途经历,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梅花和枇杷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梅花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品质,而枇杷花则展示了生机和盛放的美丽。诗人带着霜靴行走,途中留下苔藓的痕迹,这些细节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旅途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担心,他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到周围的孤猿和野鹤,暗示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境遇,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旅途经历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这首诗词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细腻的描写技巧。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拼音读音参考

zhòng dōng jiǔ rì hái kě ān yè mù suì rù dōu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

wèi fàng méi shāo yí gè chūn, pí pá huā yǐ yù lín xún.
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shuāng xuē dài qǔ tái hén qù, yīng bèi gū yuán yě hè chēn.
霜靴带取苔痕去,应被孤猿野鹤嗔。


相关内容11:

岁晏

哭都城火

温泉院二绝

敬和老人寓舍

次费伯矩护印道中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凉月二首
    金粟安排雨后黄,定知花亦爱新凉。夜深月透玲珑影,花自光明月自香。...
  • 俞成大送新芋
    谢三郎女改蓑衣,繿缕中藏玉雪肌。柱上莫愁无乳媪,秋风得此可忘饥。...
  • 孙教授挽诗
    手织天孙锦,胸吞海吞洋。官卑材不尽,年往虑空长。啼鸟呼春梦,飞花饯夕阳。唯余君子泽,插架简......
  • 浮溪周居士挽诗
    野水岗头屋,春行竹裹厨。所安仁者静,其乐道之腴。遗逸盍徽诏,耆英空画图。诗书根气远,丛桂蔚......
  • 和子有雨有述怀
    畏涂险如峡中州,蝮蛇倒退猢孙愁。熟将义理自陶写,粗衣淡饭过即休。迩来阳侯横造业,两涘莫辨马......
  • 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大像
    坐断江山现法身,大光明裹万波旬。东风归棹津头过,同是慈航得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