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自萧关望临洮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9-11

自萧关望临洮

唐代  朱庆馀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
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自萧关望临洮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自萧关望临洮翻译及注释

自萧关望临洮,玉关西路出临洮。
风卷边沙入马毛,寺寺院中无竹树。
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怜战士垂金甲。
不尚游人著白袍,日暮独吟秋色里。
平原一望戍楼高。

中文译文:
自从离开萧关,望着临洮,
风卷起沙子,吹到马毛上。
坐落在寺庙里,没有竹子,
每家每户壁上悬挂着弓刀。
独自怜悯那些身着金甲的战士,
他们不像游人一样穿着白袍。
在夕阳下,我独自吟唱,感叹着秋色。
平原一望无际,戍楼耸立高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望临洮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塞军士的钦佩和对和平的珍爱之情。作者首先描绘了边塞风沙的凶猛,强调了边塞军士的艰难生活。接着描绘了寺庙中没有竹子而家家壁上悬挂着弓刀,暗示了边塞军士的严酷环境和战斗的氛围。最后通过描绘日暮时的秋色和戍楼的高耸,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士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以描述边塞军士的威武和坚韧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军人的尊敬和对边塞的热爱之情。同时,描绘夕阳下的秋色和高耸的戍楼,给人以广阔和开阔之感,具有壮丽美感。整体诗意深沉庄重,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军士的敬意,并表现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自萧关望临洮拼音读音参考

zì xiāo guān wàng lín táo
自萧关望临洮

yù guān xī lù chū lín táo, fēng juǎn biān shā rù mǎ máo.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
sì sì yuàn zhōng wú zhú shù,
寺寺院中无竹树,
jiā jiā bì shàng yǒu gōng dāo.
家家壁上有弓刀。
wéi lián zhàn shì chuí jīn jiǎ, bù shàng yóu rén zhe bái páo.
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rì mù dú yín qiū sè lǐ, píng yuán yī wàng shù lóu gāo.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相关内容11:

九华山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江村题壁

题勤尊师历阳山居

子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莺出谷
    幸因辞旧谷,从此及芳晨。欲语如调舌,初飞似畏人。风调归影便,日暖吐声频。翔集知无阻,联绵贵......
  •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
  • 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春耕旋构金门客,夜学兼修玉府书。风扫碧云迎鸷鸟,水还沧海养......
  • 赠张濆榜头被驳落
    莫向花前泣酒杯,谪仙依旧是仙才。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 题水西寺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 寄韦秀才
    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