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8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

宋代  梅尧臣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
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
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
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翻译及注释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
山势陡峭,江水从山间奔腾而下,形成了急流。江滩的声音在早晨和傍晚格外急促。

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
诗人要东渡江,马已经准备好要上船了,而在西岸的堤岸上已经有人等候。

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
白天观望东西两岸的船只,争相前行,仿佛急于赶路。

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
诗人问谁见过在雨中捕鱼的渔夫,他身上的蓑衣已经湿透了。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洛中伊川的景色和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山水交融,江水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磅礴。诗中的人物形象,如马将和捕鱼郎,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洛中伊川的景色和人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拼音读音参考

zhāng zhòng tōng zhuī fù luò zhōng zá tí hé cháng lì lǎn zhě liù zhāng qí yī yī chuān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

shān duàn xiè yī liú, tān shēng zhāo mù jí.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
dōng dù mǎ jiāng dēng, xī dī rén yǐ lì.
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
rì kàn dōng xī zhōu, zhēng tú rú bù jí.
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
shuí jiàn bǔ yú láng, hán suō yǔ zhōng shī.
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


相关内容11: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涂次寄罗道济

答来上人春日即事

送鲍都官钱塘通判

刘八饮将散分得非休沐不得会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
    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其度四寸寸五刻,鋈光历历无......
  • 拟玉台体七首其二携手曲
    携手出中闺,殷勤克密期。密期虽不远,回顾步迟迟。...
  •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三京口水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後。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客无南北虞,信是承......
  • 始作燕子巾
    裹髻不裹额,自名燕子巾。翼覆尾涏涏,谁问巢由人。...
  • 新燕
    前时春社毕,今日燕来飞。将补旧巢缺,不嫌贫屋归。衔泥和草梗,侧翅过柴扉。岂比惊丸雀,迎人欲......
  •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九绵桧
    翠色凌寒岂易衰,柔条堪结更葳蕤。松身柏叶能相似,劲拔缘何不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