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史同叔赴宫教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释宝昙
2025-07-18

送史同叔赴宫教

宋代  释宝昙  

便催绛帐入王扉,肯落先公第二机。
一鹗未尝凭荐口,诸生今始识抠衣。
宽如北海何妨醉,清似西湖不解肥。
但得家声振金玉,万钉何必问腰围。

送史同叔赴宫教翻译及注释

《送史同叔赴宫教》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催促着绛帐入王门,
肯落到先公的第二位。
一只鹗鸟从未依靠谄媚之辞,
今天众生才开始认识谦虚之衣。
宽厚如北海,怎能妨碍醉意,
清澈如西湖,不会妨碍精神。
只要家声振动金玉,
何必问及腰围上的万钉。

诗意:
《送史同叔赴宫教》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前往宫廷教学的祝福和赞赏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夸张和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史同叔的高尚品德和学识。作者赞扬史同叔的谦虚、宽厚和清澈的个性,将其比作北海和西湖,表达了对其无私奉献和清高洁净的赞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的赞扬和送别之情。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史同叔与先公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在官位上的谦虚和退让。史同叔不靠谄媚之辞,不贪图名位,而是以谦虚的态度面对官场,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诗中还用北海和西湖来形容史同叔的宽厚和清澈。北海是广阔无垠的海洋,喻指史同叔的胸怀宽广,不受小节束缚;而西湖则以其清澈见底的水质闻名,象征史同叔清高洁净的品性。这种对景物的比喻使诗意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对史同叔高尚品德的赞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史同叔的家声振动金玉,意味着史同叔的声望和学识备受赞誉,因此无需过多关注他的外在形象和世俗标准。万钉则象征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腰围则代表了身份和地位的标志。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史同叔高尚品德和学识的赞扬,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修为和学识,而非功名和地位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以对比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史同叔高尚品德和学识的赞赏,以及对其前程的祝福。诗意深邃,赏析含蓄,展现了宋代士人对清高洁净品性的推崇和追求。

送史同叔赴宫教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hǐ tóng shū fù gōng jiào
送史同叔赴宫教

biàn cuī jiàng zhàng rù wáng fēi, kěn luò xiān gōng dì èr jī.
便催绛帐入王扉,肯落先公第二机。
yī è wèi cháng píng jiàn kǒu, zhū shēng jīn shǐ shí kōu yī.
一鹗未尝凭荐口,诸生今始识抠衣。
kuān rú běi hǎi hé fáng zuì, qīng shì xī hú bù jiě féi.
宽如北海何妨醉,清似西湖不解肥。
dàn dé jiā shēng zhèn jīn yù, wàn dīng hé bì wèn yāo wéi.
但得家声振金玉,万钉何必问腰围。


相关内容11:

惠文伯居士请赞

画石与兰

颂古二十五首

达磨赞

颂古二十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诗挽史魏公
    为帝先驱日,非我旧学谁。玉京真可乐,夜壑不胜悲。墓木行人拜,庭兰造物知。临风三恸哭,天亦为......
  • 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有感
    动地飞花变鹤林,天低直欲近墙阴。共知一饱明年事,谁识三号此日心。东望眼穿秦望白,西湖泪入镜......
  •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出一丛林,入一丛林。不具参方眼,难透祖师心。...
  • 为张功甫赋寒绿
    君家故多书,馀地看寒绿。食箪到尚悬,墙小摘杞菊。霜畦新雨馀,柔条已三沫。贵不数熊蹯,芳鲜落......
  • 蜜蜂
    两股花多上粉须,趁衙去计未全疏。蜜脾一点香先透,万斛醍醐总不如。...
  • 病卧岳林有怀诸公
    庭树无风夜泬寥,毗耶室里霍票姚。自知示病非天授,不必观身已意消。梦里忽逢三语掾,江头又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