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0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宋代  苏轼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
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翻译及注释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洗净了花朵表面的粉饰,才能看到它们雪白的本色,
要用真实的色彩去与它们争艳。
梅花的花蕊已经像龙涎一样饱满,
不需要再用獭髓来滋养了。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杨公济共赏梅花时的情景。诗人通过洗净梅花的表面装饰,希望揭示梅花雪白的本色。他认为真正的美应该是纯粹的,不需要任何修饰。梅花已经自然而然地展示出它们的美丽,不需要外界的补充。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为繁琐的艺术修饰的反思。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美应该是朴素、纯粹的,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或改变。这种美学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诗中的洗尽铅华和要将真色斗生枝,表达了苏轼对真实美的追求和对艳丽外表的质疑。通过将梅花比喻为洁白的雪肌,并运用龙涎、獭髓等形象生动地描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美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呼应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简约的审美观念。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真实美的赞美,同时批判了过度修饰和人工干预的审美观念。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拼音读音参考

zài hé yáng gōng jì méi huā shí jué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xǐ jǐn qiān huá jiàn xuě jī, yào jiāng zhēn sè dòu shēng zhī.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
tán xīn yǐ zuò lóng xián tǔ, yù jiá hé láo tǎ suǐ yī.
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


相关内容11:

清远舟中寄耘老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

放言五首 并序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何处青山不堪老,当时明月巧相随。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
  • 和陶杂诗十一首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虚名非我有,至味知......
  • 南都妙峰亭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钚。池台半禾黍,桃李余榛菅。无人肯回首,日暮车......
  • 夜烧松明火
    岁暮风雨交,客舍凄薄寒。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幽人忽富贵,繐帐芬......
  •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少壮欲及物,老闲余此心。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可怜邓道士,摄衣问呻吟。覆舟却私渡,断桥费......
  •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