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醉书其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22

醉书其壁

宋代  辛弃疾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醉书其壁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醉书其壁翻译及注释

诗词:《醉书其壁》

醉书其壁,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中文译文:
酒醉之下书写于墙壁上,
我颇感觉参悟禅宗近在咫尺,取得了一些成就,
由于世间的形象最终都会变得虚幻,虚幻转瞬即逝。
面对这种虚幻和空灵的境界,如何表达呢?
就让我坐在这宁静凉爽的境界中,静心思考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之手,表达了作者在醉酒状态下的心境和思考。诗中以醉书其壁为引子,抒发了作者酒后的豪情和自由心境。接着,他提到自己颇感参悟禅宗近在咫尺,并因此获得一些成就。这里的参禅意味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世俗的一切形象都是虚幻的,一切都会转瞬即逝。色空的对比,揭示了世界的表象和实质的关系。色即是形象、世俗的欲望和繁华,而空则表示虚幻、无常和空灵的境界。作者通过对色空的反复对比,表现了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诗则以清凉境界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坐下来冥想、静心思考。清凉境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地,带有禅宗的意味。通过这样的冥想,作者希望能找到人生的真谛,达到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诗中的情感与哲理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醉书其壁拼音读音参考

zuì shū qí bì
醉书其壁

pō jué cān chán jìn yǒu gōng, yīn kōng chéng sè sè chéng kōng.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sè kōng jìng chù rú hé shuō, qiě zuò qīng liáng jìng jiè zhōng.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相关内容11:

读书

书愤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

秋思

即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
  • 书愤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
  • 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
  • 即事
    我本区中士,偶来湖上居。时寻一枕梦,闲展数行书。得醉常欢甚,无炊亦晏如。今朝好天气,一笑命......
  • 读书
    忆昔年少时,把卷惟引睡,惰游过日月,自咎辄涕泗。老来百事废,却觉书多味,岂惟时有得,圣域可......
  • 贺新郎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