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9-07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

宋代  李弥逊  

雕鹗逢秋已恨迟,公才如此尚谁羁。
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
去马便如千里别,断葭已作十分披。
它年若下襄城路,鞭影应能指具茨。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翻译及注释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雕鹗逢秋已恨迟,
高傲的鹗鸟碰上秋天,我已经感到时间过得太慢,
公才如此尚谁羁。
你的才华卓越,却仍然受到束缚。
江城樽俎未三月,
江城的酒杯和肴馔还未过三个月,
世路干戈方百为。
而世间却充斥着战争和冲突。

去马便如千里别,
离开的马儿就像千里之别一样遥远,
断葭已作十分披。
被切断的芦苇已经散落得十分凌乱。
它年若下襄城路,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襄城之路,
鞭影应能指具茨。
马鞭的影子也能指引你的道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才华受限的思考。雕鹗逢秋已恨迟,表达了时间在等待中的煎熬和对人才的期待。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展现了动荡的社会和充满战争的世界。离别的马儿和散乱的芦苇象征着远离和失落。最后,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马鞭的影子能够指引他通往新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变迁、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起伏的感慨。雕鹗逢秋已恨迟,以雕鹗逢秋的情景抒发了时光流逝的焦虑之情。公才如此尚谁羁,表达了作者对才华受限的思考和对人才的无奈。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揭示了动荡的社会和战争的残酷现实。离别的马儿和散乱的芦苇则象征着远离和失落之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能够找到新的道路和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时光、人才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luó wěi zhèng sì chéng jiàn yí zhī shén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

diāo è féng qiū yǐ hèn chí, gōng cái rú cǐ shàng shuí jī.
雕鹗逢秋已恨迟,公才如此尚谁羁。
jiāng chéng zūn zǔ wèi sān yuè, shì lù gān gē fāng bǎi wèi.
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
qù mǎ biàn rú qiān lǐ bié, duàn jiā yǐ zuò shí fēn pī.
去马便如千里别,断葭已作十分披。
tā nián ruò xià xiāng chéng lù, biān yǐng yīng néng zhǐ jù cí.
它年若下襄城路,鞭影应能指具茨。


相关内容11: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春阳遣兴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闻子规

次韵叶观文东禅开堂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
    烟昏海树春,草木有秋色。登临翻百忧,念子将远适。子如揪柏桑,那有十围杙。长年百僚底,许国心......
  • 游龙潭
    百念轻冰已着汤,解缨何必濯沧浪。欲收一滴寒潭水,散作人间无尽凉。...
  • 寄题翠樊亭
    何郎爱山知贵目,不着芒鞋踏空谷。诛茅结竹函丈间,坐揖崔嵬绕江绿。我亦寻幽不惮远,半世一身随......
  • 题汪祖义桂林堂
    彼苍曾不与人期,胜事由来德所基,闭户一经真有子,传家三世定逢时。摛词自得江山助,种学宁求燕......
  • 碧霄泉
    山根山清泉,云自九天落。风潮带江腥,天黑鱼龙泊。何当寸云敷,一洒偏寥廓。沧浪勿复歌,吾缨久......
  • 赠硕夫
    此君风致似吾侬,来伴筠翁晚径筇。世味每於谈际断,诗情尤向饮边浓。溪山寄语能相觅,猿鹤论交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