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归中丞使新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皇甫曾
2025-07-18

送归中丞使新罗

唐代  皇甫曾  

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送归中丞使新罗翻译及注释

《送归中丞使新罗》是唐代皇甫曾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使者出使新罗的感慨和祝福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文原文:
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中文译文:
南海之滨背负国恩远行,东方夷狄航海漂泊。
天际遥远告别故国,水途终至孤城之地。
时节已经转变,气温骤凉,仍感怀旅途漫长。
云海浩渺难以极尽,往来的使者双旌可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别送使者出使新罗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皇甫曾对使者的感慨和祝愿。诗中通过描写使者出发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壮丽的航海画面,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沧桑和远方的思考。

首句“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南幰指的是南海之滨,衔恩表示承载国家的使命,这里描绘了使者背负着国家的恩情,远离故乡出使的场景。东夷指东方的夷狄,泛海行意味着穿越海洋的航行,展现了使者在险阻未知的旅途中的坚韧和决心。

接着,“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诗人通过“天遥”和“水尽”的描写,强调了出使的遥远和艰辛。天际之遥,暗示着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水尽到孤城”则表现了海上旅途的艰险,以及使者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努力。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这两句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气候的寒凉,也抒发了作者对使者长途跋涉、历经艰辛的同情之情。浩淼程途的愁苦也体现了旅途的漫长和不易。

最后两句“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以广阔的云海和汹涌的波涛作为背景,突显了出使使者往来频繁的情景,双旌象征着国家的声威和使命,更凸显了使者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叙事中融入了对历史和国家的思考,以及对使者艰辛奋进的钦佩之情。通过航海的描写,诗人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和历史背景相融合,形成了一幅既有豪迈气概又充满人文情怀的画面。

送归中丞使新罗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guī zhōng chéng shǐ xīn luó
送归中丞使新罗

nán xiǎn xián ēn qù, dōng yí fàn hǎi xíng.
南幰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tiān yáo cí shàng guó, shuǐ jǐn dào gū chéng.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yǐ biàn yán liáng qì, réng chóu hào miǎo chéng.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yún tāo bù kě jí, lái wǎng jiàn shuāng jīng.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相关内容11:

送汤中丞和蕃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送王汶宰江阴

路中口号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苦雨寄房四昆季
    独坐见多雨,况兹兼索居。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里馀。弥望无端倪,北风击林箊.白日渺难睹,黄云争卷......
  • 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 都中闲居
    君王巡海内,北阙下明台。云物天中少,烟花岁后来。河从御苑出,山向国门开。寂寞东京里,空留贾......
  • 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
  •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