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闽关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刘基
2025-11-27

过闽关

明代  刘基  

辞赋精选  纪游  讽刺  

关头雾露臼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秔稻入闽中。

过闽关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过闽关翻译及注释

《过闽关》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途经闽关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祖国农耕和丰收的向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闽关前的雾露朦胧,
关下的斜阳映红树。
秋风虽已经过,
满山的稻谷已进入闽中。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闽关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丰收和祖国团结繁荣的向往之情。诗人用雾露、斜阳和稻谷等意象来描述闽关的壮丽和美丽,表现出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处于丰收季节的秋天和稻谷丰收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社稷富强、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家园美好未来的期望。诗人用“雾露”和“斜阳”来描绘出雄伟壮丽的闽关景色,通过“秋风”和“秔稻”来象征着收获和丰收的季节。从整首诗的构思和写法可以看出,诗人对家园的喜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充满了希望。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抒发,表达了对农耕文化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言简意赅,婉约而不失豪放,深情而不失风景,给人以回味和醉心之感。

过闽关拼音读音参考

guò mǐn guān
过闽关

guān tóu wù lù jiù méng méng, guān xià xié yáng zhào shù hóng.
关头雾露臼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
guò le qiū fēng hún wèi jué, mǎn shān jīng dào rù mǐn zhōng.
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秔稻入闽中。


相关内容11:

莲叶

齐天乐(甲戌湘宪种德堂灯屏)

凤凰台上忆吹箫

负冬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青玉案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芙蓉城里人......
  • 纪梦句
    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
  • 江城子(一名水晶帘)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髻鬟......
  • 鹧鸪天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
  • 送薛种游湖南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 牡丹
    不逢盛暑不冲寒,种子成丛用法难。醉眼若为抛去得,狂心更拟折来看。凌霜烈火吹无艳,裛露阴霞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