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两曜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9-07

两曜二首

宋代  刘克庄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两曜二首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两曜二首翻译及注释

《两曜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甘心看着月亮被蟾蜍咬食,泣涕地献上这首描写蟾蜍的诗。
但我却效法古代的玉川子,曾经也曾遭受过退避的命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蟾蜍和玉川子为象征,表达了刘克庄不甘心受制于人、追求自由的情感。蟾蜍是传统文化中寓意贪婪、自私的形象,而月亮则象征着美好和理想。诗中的"不甘蟆蚀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破坏、被蚕食的不满之情。他用"泣献磔蟆诗"来表达内心的悲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第二节中,作者提到了玉川子,他是古代的一位文人,也曾经历过被迫退避的命运。作者说自己"却效玉川子",暗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里的"退之"可以理解为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或被逼退让。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不甘心态和对自由的追求。通过描绘蟾蜍蚕食月亮,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愤懑之情,同时通过对玉川子的提及,表达了自己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经历。诗中蕴含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束缚和退让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美好的向往。

两曜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liǎng yào èr shǒu
两曜二首

bù gān má shí yuè, qì xiàn zhé má shī.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què xiào yù chuān zi, réng céng shì tuì zhī.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相关内容11:

□□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

中秋大风雨五绝

碧波亭

蒙恩复畀明道祠寄呈赵克勤吏部三首

送吴时父侍郎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新亭
    此是晋人游集处,当时风景与今同。不干铁鏁楼船力,似是蒲葵尘柄功。几簇旌旗秋色里,百年陵阙泪......
  • 次韵汤伯纪送别二首
    比似莆杭倾盖时,更崇古雅黜新奇。久栖衡泌宁非乐,不倚门墙未易麾。析理自应重讲席,论文吾合竖......
  • 又即事二首
    放逐谁曾为解骖,自治芜秽垦山南。西畴会有两歧麦,东府底须三寸酣。芋美尤于饥后觉,榄甜少待味......
  • 挽翁仲山常卿二首
    昔驾輶轩忝外台,爱文学掾有高才。曾留太白论文去,亦辱奇章贽卷来。玉树枝成终古诀,紫薇花对别......
  • 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
    于君外物一毫轻,七聚争看锦昼行。昔苦缿筩无路达,今欣蜡烛照天明。潢池赤子思重活,青社饥民待......
  •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果核无殊性,惟榴有北南。红榴满天下,不似玉榴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