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牧
2025-09-11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唐代  杜牧  

双岩泻一川,回马断桥前。
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
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
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翻译及注释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双岩泻一川,
回马断桥前。
古庙阴风地,
寒钟暮雨天。
沙虚留虎迹,
水滑带龙涎。
却下临江路,
潮深无渡船。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夜晚投宿在云智寺,想要渡过溪水却没有找到路,只得折回,选择沿着江路前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暮色中来到云智寺,却发现无法渡过溪水,只能重新选择沿江路前行的情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境感受,诗词传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迷失。

第一句“双岩泻一川”形象地描绘了两座岩石间流淌的一道江水,给人以壮丽的景象。接着,“回马断桥前”表达了作者在桥前徘徊的心情,暗示他无法渡过去,只能回转。

第二句“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通过寺庙的景象,强调了古庙的幽静和寂寥。阴风、暮雨和寒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失。

第三句“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用虎迹和龙涎来形容沙和水的特性,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同时也暗示着作者渺小的存在。

最后一句“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暗示作者放弃了渡溪,选择了临江路。潮深没有渡船的意象,突出了作者的无奈和困难。整首诗以诗人无法渡溪为情节线索,将诗人的心情与周围景物相结合,反映了作者思绪的迷茫和无奈。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拼音读音参考

míng tóu yún zhì sì dù xī bù dé, què qǔ yán jiāng lù wǎng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shuāng yán xiè yī chuān, huí mǎ duàn qiáo qián.
双岩泻一川,回马断桥前。
gǔ miào yīn fēng dì, hán zhōng mù yǔ tiān.
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
shā xū liú hǔ jī, shuǐ huá dài lóng xián.
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
què xià lín jiāng lù, cháo shēn wú dù chuán.
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


相关内容11:

送窦秀才

穆护砂

赠淮南将(一作少年行)

题杨收相公宅

送元处士游天台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经阖闾城
    遗踪委衰草,行客思悠悠。昔日人何处,终年水自流。孤烟村戍远,乱雨海门秋。吟罢独归去,烟云尽......
  •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仙署淹清景,雪华松桂阴。夜凌瑶席宴,春寄玉京吟。烛晃垂罗幕,香寒重绣衾。相思不相访,烟月剡......
  •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
    怀土泣京华,旧山归路赊。静依禅客院,幽学野人家。林晚鸟争树,园春蝶护花。东门有闲地,谁种邵......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
  • 寄题宣州开元寺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 宣州留赠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