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征士魏员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9-06

寄征士魏员外

唐代  罗隐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寄征士魏员外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寄征士魏员外翻译及注释

《寄征士魏员外》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遁隐的情怀和对征战生活的不满。

中文译文:
家遁苏门节,
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
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
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
还有钓鱼竿。

诗意和赏析:
诗人罗隐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遁隐山水之间的生活以及对征战生活的不满。

诗的第一句“家遁苏门节”,表达了诗人选择遁入山水之间的生活,避开尘嚣,舍弃名利。第二句“清贫粉署官”,描绘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态,他并不贪求官职和富贵。第三句“不矜朝命重”,表明诗人并不看重朝廷的招命,不愿为官所累。第四句“只恨路行难”,抒发了诗人对长途旅行的辛苦和不满。

下半首的诗句从日常生活中细致描绘了诗人的心境。第五句“窗晓鸡谭倦”,揭示了诗人早晨醒来时鸡鸣声的厌倦感,表达了诗人对充实的日常生活的向往。第六句“庭秋蝶梦阑”,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追求与自然相融的向往。最后两句“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表达了诗人羡慕友人可以归隐山林的自由生活,而自己却因为环境的限制无法实现。钓鱼竿则象征了自由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写出了诗人对于遁官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征战生活的不满与无奈之情。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纠结和追求,表达了唐代士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思念和渴望。

寄征士魏员外拼音读音参考

jì zhēng shì wèi yuán wài
寄征士魏员外

jiā dùn sū mén jié, qīng pín fěn shǔ guān.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bù jīn cháo mìng zhòng, zhǐ hèn lù xíng nán.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chuāng xiǎo jī tán juàn, tíng qiū dié mèng lán.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xiàn jūn guī wèi dé, hái yǒu diào yú gān.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相关内容11:

初秋寄友人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登瓦棺寺阁

秋江

竹下残雪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秦望山僧院
    巉巉危岫倚沧洲,闻说秦皇亦此游。霸主卷衣才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阴崖水赖松梢直,藓壁苔侵画......
  • 所思(一作西上)
    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酒阑梦觉不称意,花落月明空所思。长恐病侵多事日,可堪贫过少......
  • 途中寄怀
    不知何处是前程,合眼腾腾信马行。两鬓已衰时未遇,数峰虽在病相撄。尘埃巩洛虚光景,诗酒江湖漫......
  •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一题作题木居士庙)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
  • 圉城偶作
    东望陈留日欲曛,每因刀笔想夫君。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文。...
  •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令映替任)
    五年苛政甚虫螟,深喜夫君已戴星。大族不唯专礼乐,上才终是惜生灵。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