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频
2025-07-24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唐代  李频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作者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翻译及注释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译文: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虽然享受皇恩,却得道于深山。

世人看疲老,孤峰独自回还。

山溪从青壁中流来,道路在白云之间。

山顶荒凉无人居住,双峰成为古老的门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频送别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追寻与赞美,表达了炼师返山修炼的决心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首先,诗中表达了炼师返山修炼的决心。炼师虽然享受内殿供奉的待遇,却选择了返山修炼,融入深山中。这体现了作者对炼师道德高尚、追求真理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修行之路的理解与追求。

其次,诗中描绘了孤峰归还的景象。这里孤峰可以代表炼师的个体,独自归还深山。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炼师与世俗相隔离的状态,强调了炼师修行的孤独性质。

最后,诗中描绘了天目山的景色。溪流从青壁间流来,将深山与外界隔绝;道路在白云之间,象征了炼师修炼的道路高远艰险;山顶无人居住,显示出这座山的荒凉与静谧;而双峰则象征了炼师归还的旧门户,体现了炼师返山修炼的归宿。

整首诗体现了李频对供奉喻炼师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炼师修炼的高尚境界和与世俗相隔离的孤独状态。对于修行者来说,追求真理、修炼自我是至高无上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必然需要放弃世俗的繁华和荣耀。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gòng fèng yù liàn shī guī tiān mù shān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chéng ēn suī nèi diàn, dé dào běn shēn shān.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jǔ shì xiàng kàn lǎo, gū fēng dú zì hái.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xī lái qīng bì lǐ, lù zài bái yún jiān.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jué dǐng wú rén zhù, shuāng fēng shì jiù guān.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相关内容11:

牛尊师宅看牡丹

山中夜坐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苑中题友人林亭

春日南游寄浙东许同年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喜友人厉图南及第
    相忧过己切,相贺似身荣。心达无前后,神交共死生。承家吾子事,登第世人情。未有通儒术,明时道......
  • 送厉图南往荆州觐伯
    云水入荆湘,古来鱼鸟乡。故关重隔远,春日独行长。山溜含清韵,江雷吐夜光。郡中词客会,游子更......
  • 古出塞
    胡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九土耕不尽,武皇犹......
  • 题陈处士幽居
    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若待前溪月,谁人伴......
  •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公明太玄经)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不知淮水浊,丹藕为......
  •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