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挑灯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骆宾王
2025-07-19

挑灯杖

唐代  骆宾王  

唐诗三百首  悼亡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挑灯杖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挑灯杖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挑灯杖
质性无贪热,焦急心难受。
结果不自然,何处用脂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内心的焦急和不满足的状态。作者通过比喻生活的经验,表达了一个人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欲望实现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碍,虽然付出了努力,但结果却并不如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不顺遂的思考。诗中以“禀质非贪热”来形容自己的本性并不热烈,意味着作者并不急切地追求权力或物质财富。然而,接下来的两句“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满足。作者愿望得到实现的希望与现实中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何处用脂膏”则以借代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心境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刻画了一种内心的焦虑和不满,在浅显的表达中蕴含着对于人生追求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之余,不禁思考自己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体会到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

挑灯杖拼音读音参考

tiǎo dēng zhàng
挑灯杖

bǐng zhì fēi tān rè, jiāo xīn qǐ dàn áo.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zhōng zhī bù zì rùn, hé chǔ yòng zhī gāo.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相关内容11:

杂曲歌辞·少年子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相和歌辞·君道曲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十二月奉教作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裴回临岁晚,顾步伫......
  • 杂曲歌辞·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
  •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
  •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
  • 咏淮阴侯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