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苏颋
2025-09-11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

唐代  苏颋  

咏物  寓理  

在德何夷险,观风复往还。
自能同善闭,中路可无关。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作者简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翻译及注释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是唐代苏颋的作品。诗意表达了对于治国的感慨,强调了君主应当遵循德行的重要性。

中文译文:
德行之所以能在危险之地,观察风向的变化。
只有遵循善行,才能安然无恙,和中道无关。

赏析:
该诗通过描绘过潼津关的经历,寓意着为政者必须以德行为准则。潼津关是一座非常险要的关口,这里的风势瞬息万变。诗人在此体悟到,只有德行高尚的人,固守善行,才能在艰险的处境中保持安全,脱离纷争。同时,他也提醒读者,政治决策应当遵循中庸之道,远离个人私利,更加关心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整首诗气势恢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通过象征性的描写,诗人抒发对国家治理的看法。诗歌中,潼津关成为象征困境和考验的景点,诗人以此呼唤高尚的品德作为应对困境的底线。通过对善行与德行的强调,传递出一个责任人、德行高尚的江山美景。整首诗流露出对于治国之道的思考与认识,凸显了作者在政治与社会命题上的独到见解。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guò tóng jīn guān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

zài dé hé yí xiǎn, guān fēng fù wǎng huán.
在德何夷险,观风复往还。
zì néng tóng shàn bì, zhōng lù kě wú guān.
自能同善闭,中路可无关。


相关内容11:

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田园兼思亲友率成短韵…赠杜幽素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乐游光地选,酺饮庆天从。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绿塍际山尽,缇幕倚云重。下上花齐发,周回柳......
  • 桐
    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不因将入爨,谁谓作......
  • 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
    辇路岐山曲,储胥渭水湄。教成提将鼓,礼备植虞旗。不取从畋乐,先流去杀慈。舜韶同舞日,汤祝尽......
  • 槐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何当赤墀下,疏干拟......
  •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聚观方结辙,出祖遂......
  • 梅
    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若能遥止渴,何暇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