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遣悲怀三首·其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元稹
2025-07-18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  元稹  

唐诗三百首  悼亡  追忆  思念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二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遣悲怀三首·其二翻译及注释

翻译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
1.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2.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3.怜:怜爱,痛惜。
4.诚知:确实知道。

遣悲怀三首·其二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遣悲怀三首·其二拼音读音参考

qiǎn bēi huái sān shǒu qí èr
遣悲怀三首·其二

xī rì xì yán shēn hòu yì, jīn zhāo dōu dào yǎn qián lái.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shēn hòu yì yī zuò: shēn hòu shì
(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yī shang yǐ shī xíng kàn jǐn, zhēn xiàn yóu cún wèi rěn kāi.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shàng xiǎng jiù qíng lián bì pú, yě zēng yīn mèng sòng qián cái.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chéng zhī cǐ hèn rén rén yǒu, pín jiàn fū qī bǎi shì āi.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二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相关内容11: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芣苢

鹧鸪天

一毛不拔

赏牡丹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
  • 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
  •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
  •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
  •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