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桑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9

宋代  王安石  

溪桥接桑畦,钓笼晓群过。
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饿。

桑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桑翻译及注释

诗词:《桑》

溪桥接桑畦,
钓笼晓群过。
今朝去何早,
向晚蚕恐饿。

中文译文:
小溪上桥连着桑田,
钓笼在黎明时群鱼穿过。
今天早早离去,
傍晚时蚕儿恐怕会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农村生活中与桑蚕相关的场景和情感。

诗中描述了一个桑田旁的小溪桥,将人们和桑田连接在一起。清晨时分,钓笼中的鱼群穿过桥下的小溪,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接着,诗人提到了今天早早离去的情景。这句话暗示了农人们的辛勤劳作,他们在早晨就开始工作,表示他们对桑蚕的关怀和重视。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蚕儿的担忧。他意识到傍晚时蚕儿可能会饿肚子,这暗示了他对农民劳作的思考和关心。通过这种关切,诗人传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望。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中与桑蚕相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劳动的敏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的田园诗意境界。

桑拼音读音参考

sāng

xī qiáo jiē sāng qí, diào lóng xiǎo qún guò.
溪桥接桑畦,钓笼晓群过。
jīn zhāo qù hé zǎo, xiàng wǎn cán kǒng è.
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饿。


相关内容11:

饮裴侯家

欹眠

酬王微之

出金陵

宜春苑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招吉甫
    经纶无地委蓬蒿,凛凛胸怀且自韬。谁奋长谋平岭海,犹将余力寄风骚。名惭随俗分中役,恨未收身恨......
  • 次韵乐道送花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
  • 书堂
    乌石冈头上冢归,柘冈西畔下书帷。辛夷花发白如雪,万国春风庆历时。...
  • 与宝觉宿精舍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若知同二妄,目击道......
  • 六年
    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
  • 范雎
    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