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与宝觉宿精舍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8

与宝觉宿精舍

宋代  王安石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
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
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
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与宝觉宿精舍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宝觉宿精舍翻译及注释

诗词:《与宝觉宿精舍》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诗词的中文译文:
扰扰复翩翩,
秋床烛屡昏。
真为说万物,
岂止挟三言。
问义曹溪室,
捐书阙里门。
若知同二妄,
目击道逾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写的,题目为《与宝觉宿精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探索和思考。

诗的开篇,以扰扰复翩翩的形象描绘出一个忙碌而繁忙的景象,暗示了人世间的纷扰和喧嚣。接着,秋天的夜晚,床上的烛光屡次昏暗,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疲倦和迷茫。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宗的向往。他认为佛教能够真正解说万物的真谛,而不仅仅是言辞的表面。这里的“挟三言”指的是言辞的限制和局限。作者认为佛教所传授的智慧能够超越言辞的约束。

接下来,王安石提到了曹溪禅宗的禅房,并表示自己想去向禅宗寻求真理。他愿意将自己的书籍捐献给禅宗,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谦逊。

最后两句“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表达了诗人的虚心态度和对道路的追求。他认为只有亲身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了解道路的真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敬仰和探索,表达了他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疲惫感。通过对禅宗的赞美和自我反思,王安石展现了他对心灵平静和内心解脱的向往。

与宝觉宿精舍拼音读音参考

yǔ bǎo jué sù jīng shè
与宝觉宿精舍

rǎo rǎo fù piān piān, qiū chuáng zhú lǚ hūn.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
zhēn wèi shuō wàn wù, qǐ zhǐ xié sān yán.
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
wèn yì cáo xī shì, juān shū quē lǐ mén.
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
ruò zhī tóng èr wàng, mù jī dào yú cún.
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相关内容11:

欹眠

酬王微之

出金陵

宜春苑

即席次韵微之泛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桑
    溪桥接桑畦,钓笼晓群过。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饿。...
  • 奉招吉甫
    经纶无地委蓬蒿,凛凛胸怀且自韬。谁奋长谋平岭海,犹将余力寄风骚。名惭随俗分中役,恨未收身恨......
  • 次韵乐道送花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
  • 六年
    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
  • 范雎
    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
  • 上元夜戏作
    马头乘兴尚谁先,曲巷横街一一穿。尽道满城无国艳,不知朱户锁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