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20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

明代  高启  

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
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翻译及注释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是明代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
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灵岩寺的空廊中的景象。诗人首先提到君王对丝竹音乐感到厌倦,而钟声的响起却清澈动听。他独自走过六宫的春天,却没有引起一丝尘埃的飞扬。接着,诗人提到他不知道自己还未转身,而麋鹿已经在废墟中游荡。最后,他描述了钟声在明亮的月光中回荡,而人们的足迹已经在荒芜的苔藓中消失。他思考着这个夜晚是谁经过的,只有空荡的廊道上留下了僧人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灵岩寺的空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人以君王对丝竹音乐的厌倦作为开头,暗示了权力和享乐的短暂和虚幻。而清澈的钟声则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纯净和永恒。诗人独自走过六宫的春天,却没有引起尘埃的飞扬,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诗中的麋鹿游遗址和迹泯荒苔的描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最后,诗人思考着这个夜晚是谁经过的,空廊上只有僧人的足迹,给人一种寂寥和思考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灵岩寺空廊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权力和享乐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给人以深沉和寂寥之感。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拼音读音参考

gū sū zá yǒng xiǎng xiè láng zài líng yán sì
姑苏杂咏 响屟廊(在灵岩寺)

jūn wáng yàn sī zhú, míng xiè shí qīng ěr.
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
dú bù liù gōng chūn, xiāng chén bù céng qǐ.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
nǎ zhī wèi xuán zhǒng, mí lù yóu yí zhǐ.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xiǎng chén míng yuè zhōng, jī mǐn huāng tái lǐ.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
cǐ xī yì shuí guò, kōng láng yǒu sēng lǚ.
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


相关内容11:

溪上

姑苏杂咏 卓笔峰(在天平山)

依韵和永叔雪後见寄兼云自尹家兄弟及几道散

姑苏杂咏 开元寺石钵

疲马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
    近臣头上黄金胜,殿前拜赐东风应。蓼牙疏甲簇春盘,肉抹长丝何亘亘。宽衣武卒轝至庭,人归下筹殊......
  • 扇
    皎皎复团团,何人剪素纨。驱萤临几席,扑蝶近阑干。似月惊朝见,生风变夏寒。时移当日弃,莫怨网......
  •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澹泊心情在,萧疏鬓影残。引泉规作沼,留笋待成竿。自洗沾泥屐,谁收挂壁冠。毛公新有约,月夜礼......
  •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吾家有嘉树,红蕊开朝雾。笑杏少清香,鄙梅多俗趣。江都别乘居,似见句溪圃。坐中勿苦疑,结子看......
  • 梦与公度同赋藕华追录之
    吴王旧宫阙,水殿芙蓉披。浊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西施魂不灭,娇艳葬清池。...
  • 送周谏议知襄阳
    蔼蔼荆州几万家,竟持壶酒望高牙。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雄鸭绿头看汉水,肥鳊缩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