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腊日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0

和腊日

宋代  梅尧臣  

猎鼓逢逢奏,寒冰齾齾消。
正怜风日暖,不似雪霜朝。
敢问祠黄石,休从击皁雕。
楚郊梅萼未,垅麦已多苗。

和腊日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腊日翻译及注释

《和腊日》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猎鼓逢逢奏,
寒冰齾齾消。
正怜风日暖,
不似雪霜朝。
敢问祠黄石,
休从击皁雕。
楚郊梅萼未,
垅麦已多苗。

诗意:
《和腊日》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诗中通过猎鼓声和冰消融的描写,表达了冬天的严寒逐渐消退的喜悦之情。诗人对风日温暖的称赞显示了他对温暖的向往,与严寒的对比增强了对春天的期待。诗词的后半部分则提到了梅花和麦苗的生长情况,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季逐渐消退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通过猎鼓声和冰消融的描写,给人一种温暖与活力的感觉,同时也带出了冬天严寒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春天的美好。诗中用“风日暖”来形容春天的温暖,这种方式简洁而生动,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词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梅花和麦苗,梅花是寒冬中的早春之花,而麦苗则暗示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春天即将到来。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描写,使整首诗词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一种希望和期待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冬天与春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生机和希望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洞察。它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意境描绘能力和对自然美的领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

和腊日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à rì
和腊日

liè gǔ féng féng zòu, hán bīng yà yà xiāo.
猎鼓逢逢奏,寒冰齾齾消。
zhèng lián fēng rì nuǎn, bù sì xuě shuāng cháo.
正怜风日暖,不似雪霜朝。
gǎn wèn cí huáng shí, xiū cóng jī zào diāo.
敢问祠黄石,休从击皁雕。
chǔ jiāo méi è wèi, lǒng mài yǐ duō miáo.
楚郊梅萼未,垅麦已多苗。


相关内容11:

大祀

浣溪沙(贸人女晬)

贺新郎题阙

和中道伏日次韵

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过潼关
    一雨崤函底,风少放我过。岳神犹假借,官吏莫谁何。堑断思航渡,城坚戒石摩。一夫工墨守,宁怯万......
  • 关山月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
  • 八声甘州(寿萧帅参·九月廿三)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似微笑应人。道近来别有,相家一种,叶叶都新。趁得嫩寒轻暖,七日小阳春。一......
  • 相和歌辞·王昭君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残。斟酌红颜尽,何劳镜......
  • 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
  • 念奴娇(寄临安友)
    江干蹭蹬,镇寻常、怀想京城春色。静倚山亭凝望处,惟见鸟飞云蓂。拂面埃尘,跳□□□,老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