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0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

宋代  梅尧臣  

客有袖中书,初凭春燕寄。
春燕不时来,秋鸿今始至。
水落蒲藻寒,悠悠江浦意。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翻译及注释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人有一本藏在袖中的书,初次借助春天的燕子传递。春天的燕子不时地飞来,而秋天的大雁直到现在才到达。水已经退去,蒲草凋零,江岸的意境变得悠远而深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客人将一本书藏在袖中,通过春天的燕子传递给淮南祝秘校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春燕和秋鸿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水落和蒲草凋零的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整首诗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思考。通过对春燕和秋鸿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季节更替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水落和蒲草凋零的意象,给人以深沉和悠远的感觉,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禅意和哲理。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yī yùn dá huái nán zhù mì xiào chū chūn jiàn jì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

kè yǒu xiù zhōng shū, chū píng chūn yàn jì.
客有袖中书,初凭春燕寄。
chūn yàn bù shí lái, qiū hóng jīn shǐ zhì.
春燕不时来,秋鸿今始至。
shuǐ luò pú zǎo hán, yōu yōu jiāng pǔ yì.
水落蒲藻寒,悠悠江浦意。


相关内容11:

咏严子陵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田人夜归

潘歙州话庐山

僧子思以卷来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日属疾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当从华氏学,聊欲为......
  • 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
    韩子於文章,所贵不相效。譬彼古今人,同心不同貌。吉从志久慕,亦以重名教。鸣钟与享鼎,易厌非......
  •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
    山高路已穷,倏尔逢兰若。落日老僧闲,支颐古松下。缓步入禅庭,苔苍但萧洒。...
  • 送弟赴和州幕
    夹河为郡不如古,江北江南作冗官。须记长传一经训,虽贫莫改饮瓢欢。历阳况与吾庐近,春谷休言问......
  • 依韵和原甫置酒兰菊间
    置酒兰菊间,宾主适所适。权豪自炎炎,下上走役役。兹时况休沐,良可会朋戚。流俗务趋喧,宁思事......
  • 送刁景纯知会稽
    前有朱翁子,後经王右军。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只应丝管去,惊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