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18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

宋代  曾几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横经临璧沼,提椠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
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翻译及注释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横经临璧沼,提椠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
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

诗意:
这首诗词是曾几以挽词的形式写给程伯禹尚书的三首诗之一。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宣和年间的美好时光,当时他和程伯禹一起游玩,相互交流,互相倾诉。他们曾经一起横渡璧沼,乘船登上瀛洲,共同追求理想和远方。

然而,如今程伯禹已经离开,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他离开了仁义之地,离开了曾经共同生活的两个州。诗人对此感到痛心,他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别离,像华丽的屋宇一样坍塌于山丘之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感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程伯禹的深厚情谊和对别离的痛苦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描述了他们一起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志趣相投和情感交流。然而,程伯禹的离去打破了这种友谊和生活的稳定状态,诗人感到十分悲伤和失落。

诗人通过运用"宣和日"、"璧沼"和"瀛洲"等意象,展示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追求理想的情景。而"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等词语则表达了程伯禹远离的事实和离别的痛苦。最后一句"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以想象力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失落。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别离的思考和感受,也展示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洞察。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共鸣。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wǎn chéng bó yǔ shàng shū sān shǒu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

xī zài xuān hé rì, yōng róng jiē jùn yóu.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héng jīng lín bì zhǎo, tí qiàn shàng yíng zhōu.
横经临璧沼,提椠上瀛洲。
qù dé é qiān lǐ, yī rén fù liǎng zhōu.
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
qǐ zhī chuí lǎo bié, huá wū luò shān qiū.
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


相关内容11:

同官皆和复次韵

家酿酒乡四首

闻寇至初去柳州

赠裴仲卿

寄许子礼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湖州张公济仰高亭
    苕溪霅溪磨青铜,南山北山无数峰。不知当用几钱买,罗列乃在君窗中。属官属私置莫问,但办一榻眠......
  • 出岭
    乞得身閒又御魑,干戈瘴疠两危机。三年似涉新冰过,十口今持旧璧归。天静不忧鸿北向,月明休咏鹊......
  • 竹轩小睡
    好竹迷时手自栽,一轩寒碧谢尘埃。清风政为我辈设,小睡忽从何许来。已用官茶麾得去,莫因家酿挽......
  • 次王元渤问余脱齿韵
    齿危但以粥充虚,辜负公家夏屋渠。政恐曲生深作崇,可怜髯簿顿成疏。动摇不减韩吏部,蹴踏非同焦......
  • 岁暮呈王介甫平甫
    岁暮远为客,一身归计深。尘沙日翳翳,雨雪夜阴阴。喜色开南信,悲怀动北琴。感时须寂寞,何独少......
  • 别陈药院
    客居平日有谁亲,一别三年百病身。为道难言轻感慨,羡君无病更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