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贺
2025-09-08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唐代  李贺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二月,朝代:唐代,作者:李贺

日脚淡光红洒洒,
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
已就长日辞长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冬月的景象。诗人用形容“日脚淡光红洒洒”的方式来描绘太阳升起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冬日的清寒和清晨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到“薄霜不销桂枝下”,桂树上的轻霜寓意着寒冷的冬天依然存在,但它并不足以融化桂枝下的露水。这里,桂枝作为寒冷的象征,与薄霜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句表达了冬季的清冷与柔美并存的表情。

接下来,诗人写道“依稀和气解冬严”,意味着冬日的寒冷逐渐消解,暖和的和气开始融化严寒。这里用“和气”来形容冬日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知和体悟。

最后两句“已就长日辞长夜”表达了冬至过后,夜晚逐渐变长,白天逐渐变长的现象。诗人通过这一现象,抒发了对冬季即将过去,新年即将到来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借用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穷。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独特的笔法,抒发了作者对冬季的独特感受,展现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洞察和对新年即将到来的期待。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拼音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shí èr yuè lè cí shí èr yuè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rì jiǎo dàn guāng hóng sǎ sǎ, báo shuāng bù xiāo guì zhī xià.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yī xī hé qì jiě dōng yán, yǐ jiù cháng rì cí cháng yè.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相关内容11: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二

相和歌辞·贾客词

相和歌辞·采菱曲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杂曲歌辞·轻薄篇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祭方丘乐章·肃和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三
    王孙别上绿珠轮,不羡名公乐此身。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 享太庙乐章·永和
    於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 享太庙乐章·永和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荐享昭备,虔恭在兹。雍歌撤俎,祝嘏陈辞。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 杂曲歌辞·太平乐
    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行看采花曲,尽是太阶平。...
  • 五郊乐章·肃和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木槿初荣,含桃可荐。芬馥百品,铿锵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