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9-04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唐代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翻译及注释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中文译文:

秋夕时在读书,寄给兵部李侍郎

年纪已经过去四十,不禁自我怜惜,因为头发已经开始变白成为郎官。
雨水滋润着台阶上的苔藓,渐渐侵入变绿,秋风轻拂梧桐树,覆盖井口变黄。
惊鸣的蝉虽然也想找高树,旅行的雁儿也应该对后行感到厌倦。
一边观看书籍,一边试着穿过相邻舍壁,明亮的灯光又为何舍得借用剩余的光芒呢。

诗意和赏析:

此诗是唐代文人岑参所作,以描述自己在秋夕时的读书心境,并献给兵部尚书李侍郎。

诗人自述年过四十,自我怜惜头发已经变白,成为郎官,意味着他在官场上的精力和时光都已经消逝,岁月已经蹉跎。雨水滋润着台阶上的苔藓,渐渐侵入变绿,秋风轻拂梧桐树,覆盖井口使其变黄,这些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诗中提到蝉虫和雁儿,都是象征着秋季的动物。蝉虫寻找高树,寄托了诗人对追求高远的向往,而旅行的雁儿却对后行感到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在官场旅途中的疲倦和冷落。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时,试着穿过相邻舍壁观看书籍的心情,明亮的灯光又为何舍得借用剩余的光芒呢,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与他同样有志于读书的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抒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在秋夕读书时的幽静和苦闷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再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追求。诗人通过借问灯光想证明自己的坚定信仰,表达自己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困惑和孤寂之感。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拼音读音参考

qiū xī dú shū yōu xìng, xiàn bīng bù lǐ shì láng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nián jì cuō tuó sì shí qiáng, zì lián tóu bái shǐ wèi láng.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yǔ zī tái xiǎn qīn jiē lǜ,
雨滋苔藓侵阶绿,
qiū sà wú tóng fù jǐng huáng.
秋飒梧桐覆井黄。
jīng chán yě jiě qiú gāo shù, lǚ yàn hái yīng yàn hòu xíng.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lǎn juǎn shì chuān lín shè bì, míng dēng hé xī jiè yú guāng.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相关内容11: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

东平路作三首

遇风雨作(一作权德舆诗)

题山寺僧房

句容县东青阳馆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
    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池枯菡萏死,月出梧......
  • 独孤判官部送兵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亦是封侯地,期君早......
  • 奉寄中书王舍人
    腰金载笔谒承明,至道安禅得此生,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风传刻漏星河曙,月上梧桐雨......
  •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
  • 送韦判官赴闽中
    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汉家崇亚相,知子远......
  • 送裴员外往江南
    公务江南远,留驩幕下荣。枫林缘楚塞,水驿到湓城。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风帆几度泊,处处暮......